河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地矛盾也日渐突出,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陡然上升,城市向周边外延,吞噬着城郊村旁的优质耕地,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地关系日益恶化。整理、规划现有土地资源与挖掘土地资源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两种途径。由于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开发新的土地需要付出巨大的生态代价与经济代价,也因为我国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因此,要想人地矛盾得到缓解以及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就必须对现有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的利用土地,目前我国农村人口逐年减少,但是农村居民点出现了不减反增的现象,河南省农村人均住房面积逐年递增。退出农村宅基地是缓解城镇用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村宅基地退出,既可以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优化用地布局,又可以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研究进展,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并以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对河南省四市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周边城市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标准,提出了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方案,并得出以下结论:(1)农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和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宅基地宗数、宅基地适应情况成正相关。与性别、家庭人口数、年龄、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月消费、宅基地面积、是否愿意连片高楼居住成负相关。(2)宅基地退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作用的缺失、多数村民不支持以及土地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阻碍农民退出宅基地。(3)从宅基地退出原则、目的,主体,方式、内容等方面应当建立与宅基地退出相对应的补偿机制。针对目前农村宅基地在退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需加强宣传力度,制定可以激励农户的积极性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为顺利开展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工作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