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中学生的培育要求也不断更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引导中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的内涵,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理想目标。利用历史课程自身的优势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生成的教育。第一部分,从传统内涵、近代语义及当代需求方面对家国情怀进行相关的解读。从人本主义理论的角度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来阐述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论基础,表明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有何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四个方面阐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对开封某中学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分析得出不仅要重视家国情怀素养的教育,而且还要注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培养学生这一素养。第四部分,主要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策略。分别是正确理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思想,运用典型教学案例开展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充分挖拙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以校本课程贴近学生现实加强家国情怀教育四个方面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