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视域下的《编辑之友》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编辑学研究复苏和研究热情的日益高涨,《编辑之友》创刊。创刊号上的《见面话》一文阐释了该刊的编辑宗旨:“为了帮助编辑人员和广大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理论修养和编创业务水平,使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我们创办了这个名为《编辑之友》的内部刊物,给大家提供有关编辑和创业方面的学习和参考资料。”《编辑之友》未更名之前为《编创之友》,是1981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创办的,创刊四年后便更名为《编辑之友》。截至目前,刊物已经走过40个年头,共出版期刊300余期,期刊收录了有关编辑理论与实务,出版理论与实践,新闻传播与传媒类等文章共计9500余篇,体现了刊物的史论积累价值和其在编辑出版学方面的引领意义。就期刊自身而言,《编辑之友》的创刊及成长,亦与编辑学科发展同步,围绕期刊所体现的办刊特点,以及刊物所具有学科价值表现在编辑出版学科发展史的历程中,并且具有相应的位置,对于研究编辑出版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刊物共经历了四任主编,分别是张安塞、孙琇、庞沁文和康宏。历任主编在职期间对刊物的举措和贡献,折射出了刊物创刊40年的发展流变。具体表现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刊物研究的侧重点也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所迁移。分别是张安塞时期的筚路蓝缕,季刊立足;孙琇时期的创新改版,知行合一;庞沁文时期的提升发展,学科深化;康宏时期的改为月刊,拓展传媒。除此之外,对刊物创刊40年的作者群体和期刊载文的统计和分析,也彰显了刊物的发展面貌。通过对《编辑之友》发展概述和出版概况进行梳理,其中既展现了四任主编和《编辑之友》的关系,也体现了《编辑之友》学术期刊与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的紧密联系、以及所表现出的办刊特色。首先是开放包容的学科视野,其次是学术理论与实务并行,再次是别具一格的装帧设计、最后是栏目升级增强学科互动。总结以上所有内容概括刊物的学科价值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编辑出版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奠基之刊;二是成为编辑出版学界与业界结合的纽带;三是地方企业主办影响力辐射全国的核心刊。除此之外,在《编辑之友》创刊40年的契机上,分析其在学科发展史上的独特意义,一是为编辑出版学科发展鼓与呼、共始终;二是促进了大批编辑出版理论人才的培养;三是成为编辑出版学科和新闻传媒研究的共同窗口。反映出编辑学近几十年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折射出中国出版事业的一段历史,对编辑出版学学科以及同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