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研究
【摘要】:
公益诉讼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但它却没有引起学者尤其是民事诉讼法学者应有的注意。应当说,学界对公益诉讼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为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这篇文章拟就公益诉讼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研究。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概述公益诉讼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以及我国公益诉讼的研究现状,同时说明作者展开文章的逻辑思路。公益诉讼在现代社会公共问题大量出现、社会对经典原则的反思和对福利国家的推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才从传统的幕后走上前台的。为使法律反映社会的现实、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也有必要对公益诉讼展开深入的研究。正文包括五部分。第—部分论述了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公共利益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扩散性利益和社会的一般价值认同。公益诉讼就是保护这些利益的民事诉讼。它以保护公共利益为主要任务,诉讼中当事人之间力量严重不平衡且关键性的证据多掌握在被告手中,为了维持诉讼的平衡,法官在适当的时候有必要积极地介入。当事人在诉讼中可以提出超越个人利益的诉讼请求。第二部分认为公益诉讼具有对传统民事诉讼基本功能的恢复、创设权利和形成社会公共政策等功能。第三部分在描述公益诉讼具体表现形态的基础上归纳了公益诉讼的运行机制。集团诉讼、团体诉讼、民众诉讼、检举人诉讼等都是公益诉讼的具体形态。公益诉讼的良好运行需要有福利国家的社会思想基础、律师的公益辩护、私人的积极参与和相关制度的配台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第四部分主要讲公益诉讼的出现在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上造成的紧张以及缓和这种紧张的解释路径。公益诉讼与传统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既判力的主观范围、程序保障等理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关系。若要确立公益诉讼必须从司法宪法化的高度和诉讼法的角度来解释。第五部分对建立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作了展望性的构建。参酌国外的立法例,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应该创建检察官诉讼、团体诉讼并对现存的选定代表人诉讼进行改造。在结语中我对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表达了谨慎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