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沿革
【摘要】:
中国电视新闻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之大,有目共睹。围绕这种巨变所做的研究,也有不少。但多数停留在对变化的表象描述上,而鲜有对其深层动因的关注。“社会发展——观念更新——实践(改造、改革)——社会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这个规律性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发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进行改革实践的前提。”中国电视新闻如此惊人的进步,其先导就是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不断更新。而观念的变革,又产生自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考察了1978年以来中国电视新闻二十多年间的发展历程,透过纷繁缭乱的表面变化,理出了其内在的观念变革主题:新闻本体、受众本位、“新”字观念、信息观念,并以社会历史为宏观背景,分别研究了它们的渐变过程。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电视主角谁担纲:从娱乐到新闻 电视发端之初是以娱乐为主的高级“玩意儿”。没有谁把电视新闻当作获取重大信息的渠道。之后,电视新闻超过广播新闻、报纸新闻的影响,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导。但在电视屏幕上,新闻超过其它内容成为电视的主角,直到20世纪末才得以实现。本节详细地阐述了新闻本体观念的成长过程,论证了新闻立台的必然趋势。
第二部分 受众本位观念:“上帝”的变迁 这一部分从对西方传播学的引介与研究,新闻商品性的提出讨论与确认,人民经济条件和民主意识的改善三个方面,阐发了受众本位取代传者本位的原因。而且,鉴于电视在缔构人类文化和提升社会文明当中的重要地位,对电视新闻传播潜在的理性暴政发出了警告,并由此提出了完整的受众观。
第三部分 “新”字观念:由时间到创意 创造性提出了“新”字观念。认为新
闻不仅“新”在事实、时间上,而且还“新”在视角、立意等方面。80年代初,中国电视
新闻只能做到事实新,“时间在一周以内的占 20%以上,有 70.2%的新闻超过一周
或不提时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抢新闻的意识成熟,电视新闻基本上具备了新闻
的时新性,即事实新、报道快。后来,台与台之间的技术差异逐渐消失,大家的拼抢
意识也趋于同等强烈。这时,时间层面上的“独家新闻”竞争就出现了高原现象。
但新闻竞“新”并没有山穷水尽,而是早在另一个战场——创意方面展开。
第四部分 信息观念:由事实到信息 本文认为石 年代信息潮,1992年以来
改革的深化,千年之交制胜信启、社会的策略讨论,是信息观念凸显的三大动因。并
提出,从信息的量、质、冗余度三个指标的辩证统一角度去理解信息,才是科学而合
乎道理的。文章指出,树立信息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因为,没有信息的传递,媒介的其它一切功能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