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
赤峰位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中部,现辖3区7旗2县。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有蒙、汉、回、满、达翰尔族等30个民族,总人口460万,主要以蒙古族为主,其中蒙古族人口82万。赤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西拉木沦河”漂流项目资源丰富,是开发体育旅游的重要客体。开发赤峰体育旅游资源对赤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游客实现自主参与的人文、原生态环境的整合,对提高旅游档次的新型旅游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发赤峰旅游必将促进本地区旅游业上个新的台阶,一定会得到政府、团体、经营部门的支持和协同。
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赤峰体育旅游资源及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进行了分析。根据赤峰体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结果表明:(1)赤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发体育旅游的客体条件优势。(2)赤峰蒙古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是开展体育旅游的载体条件。(3)赤峰地区旅游业结构具有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条件。(4)赤峰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较薄弱,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旨在为有关管理和经营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赤峰体育旅游理论提供参考。
|
|
|
|
1 |
万怀玉,朴勇慧,刘政军;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旅游学刊;2003年S1期 |
2 |
时金钟;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3 |
饶远,张云钢;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为例[J];思想战线;2003年01期 |
4 |
黄贵;安徽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战略[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
5 |
王保金,武军;对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3期 |
6 |
陈俊青,欧阳明胜;论我国体育旅游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7 |
陈永辉;贵州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8 |
常华军,韩晓燕;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1期 |
9 |
冯平,姚重军;甘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进程探索[J];甘肃科技;2003年02期 |
10 |
臧鸣放,谷小丽;我国西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年05期 |
11 |
刘笑舫,武胜奇;体育旅游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体育学刊;2003年04期 |
12 |
饶远,张云钢;新世纪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为例[J];中国发展;2003年03期 |
13 |
陈文英;探析我国体育旅游[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
14 |
邱亚君;浙江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开发[J];浙江体育科学;2005年01期 |
15 |
吴明华;湖南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6 |
张鲲,张西平,朱恺;关于我国开展体育旅游的市场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17 |
杨秀丽,杨松;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8 |
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年03期 |
19 |
吕晓昌;关于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思考[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20 |
吴宝宏;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