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太康道情戏音乐及其表演艺术研究

何新  
【摘要】: 本文从太康道情戏的历史沿革、音乐、表演艺术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全文除了绪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太康道情戏的历史沿革。笔者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现存的音乐形态及民间艺人的口传史料,分析研究了太康道情戏的音乐的历史渊源,形成和发展。 第二部分太康道情戏的唱腔音乐。太康道情唱腔体系及其形成有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作为曲艺说唱时期对曲牌的运用到戏曲时期对部分曲牌的废弃;借鉴其他剧种的板式,加上对其他剧种音乐的借鉴、吸收、运用也有其过程和文化背景。较为详细的梳理认证了太康道情戏的音乐特点与音乐结构。它是以各种不同的唱腔板式与节奏变化为其发展曲调的基础,也是道情音乐进入戏剧化的基本表现方式。它的演唱速度有板腔体所共有的慢、中、快、散等多种节奏形式。 第三部分太康道情戏的表演艺术。太康的戏曲表演,自明清开始,就出现了多姿多彩的绚丽局面。不同的声腔艺术表演在自身的独立发展道路上,相互吸收,逐步产生了不同剧种的不同表演艺术。道情表演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乡音色彩,继承发展了其它剧种所不具备的表演特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曲中;;从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吸取养料——扮演周近的一点体会[J];当代戏剧;1959年12期
2 章诒和;人才启示录[J];中国戏剧;1983年03期
3 尤伯鑫 ,邹建忠;越坛小花茁壮成长——介绍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建团公演[J];上海戏剧;1988年06期
4 栗茵;;乔慷慨喜剧表演艺术专场暨研讨会在西安举行[J];当代戏剧;2006年03期
5 祁兆良 ,刘保绵;忆程砚秋先生谈小动作[J];中国戏剧;1958年06期
6 罗合如;談《关不住的姑娘》的表演艺术[J];中国戏剧;1958年09期
7 姚澄;走上新路十年来[J];中国戏剧;1959年19期
8 吴琛;川剧《别洞观景》学习一得[J];上海戏剧;1959年01期
9 符保林;对姚文元的“艺术辩证法”及其美学思想之批判[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10 张庚;;论戏曲的表演艺术[J];戏剧艺术;1978年04期
11 钱仁康;音乐会上的掌声[J];人民音乐;1981年01期
12 陆式;一个脱落的环节——也谈《三岔口》[J];上海戏剧;1981年04期
13 盛长柱;张若愚;;今朝牡丹花更红——访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J];当代戏剧;1981年08期
14 娄际成;“不象不是戏 真象不是艺”[J];上海戏剧;1982年02期
15 ;秦腔表演艺术家刘毓中舞台生活七十年庆祝活动在西安举行[J];中国戏剧;1982年04期
16 汤永成 ,思青 ,周德明;孙道临谈扮演况易山的体会[J];电影评介;1982年11期
17 ;戏剧动态[J];中国戏剧;1983年06期
18 孙家斌;浓墨泼洒异峰起,淡笔虚涂妙生辉——萧盛萱先生谈蒋干的表演[J];戏曲艺术;1984年02期
19 翁偶虹;追忆晋剧的表演艺术[J];中国戏剧;1984年01期
20 徐棻;从阳老师手中接过成功的钥匙——悼川剧艺术家阳友鹤[J];中国戏剧;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少军;;体味“视野”[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2 史芒;;瑞草芳华 德艺双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纪事[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3 李默然;;我对表演艺术的看法 兼议李维康、宋国锋的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张瑞芳;;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5 夏衍;;1987年夏衍同志给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的亲笔贺信[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6 霍庄;;浅议黄磊的表演艺术[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7 罗君;;我这一生无怨无悔——记表演艺术家温锡莹[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8 李默然;;走向形象之路[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徐晓钟;;“老船工”的启示——试析胡庆树在《同船过渡》中的表演[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白杨;;[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仕一;剧场表演艺术之审美感知的默会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刘璐;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4 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5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6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黄忆南;艺术表演团体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9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屈菲;东北喜剧小品及其文化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新;太康道情戏音乐及其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钦君;单人剧表演的主要特点研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3 师有波;方荣翔京剧表演艺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云清;用生活浇铸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5 王小菲;谈现代话剧表演中的表现性思维[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陈思;服装表演艺术与舞台文化[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7 宁丽丽;斯特里普与刘晓庆情节剧电影表演艺术比较[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玉玉;彭丽媛歌剧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海波;论歌唱中的表演[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10 李恒;浅析三大表演资源融合对当今影视表演艺术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役军;以更完美的演艺提升先进人物的社会审美价值[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杨永涛;双旱船“艺术之舟”还能撑多远[N];农民日报;2007年
3 秦广友李学谦;陇原梨园一枝春[N];张掖日报;2007年
4 孙燕;表演功力来自潜心钻研[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丰舒潍;我和焦作有个约定[N];焦作日报;2008年
6 李昕;外国人特崇拜京戏[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艳;九大院团雄踞 打造不出演艺一条街?[N];陕西日报;2009年
8 李明锋;零售是一门表演艺术[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龚晋文 陈素萍;阎凤琴和她的清华“粉丝”[N];山西日报;2010年
10 韩雪 本报记者 郭庆权;锦州评剧 璀璨华夏[N];锦州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