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
【摘要】:
编辑出版学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个新的学科名称。意在把从思想内容方面创构文本母体的编辑学专业与书刊印刷、馆藏、发行的出版学专业结合归并,正式立为学科。同时拓宽其专业方向,以便编辑出版学构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全面地发展。这是对1984年我国高校设置编辑学和图书发行学专业以来从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一个积极的结构性调整。
学科是指整个科学结构的总体系统,是其中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学科链与学科种群。由于学术研究的分工不同,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不同,科学被分为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在1997年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所有学科分为12个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又各有其自身相对较小的更专门的学科体系。概而言之,学科体系就是由一定的学科链和学科种群构成的各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对科学生态总体结构的系统分类和分层描述。
编辑出版学,是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传媒科学。在中国,编辑活动与出版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近代以来,编辑出版业在创造中国传媒文化结构的同时,吸收了西方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与出版的新技术、新媒介、新理念,有更大的进展。编辑学,我国已有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作为研究创构各种文化媒体母本的普通编辑学已基本形成。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国外形成较早,我国尚在建设。本文认为在国家对学科专业目录即将进行调整的背景下,应客观地认识评价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确立编辑出版学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