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路颜羽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多柔比星化疗药物、甘露醇溶液和生理盐水三种不同性质的药物,观察在输入后不同时间血管病理性损伤的程度,探索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不同性质药物时,没有造成不可逆血管病理性损伤的最佳留置时间。 方法 按纳入、排除标准将6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取其双耳外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3组分别注射盐酸多柔比星溶液(多柔比星组)、20%甘露醇溶液(甘露醇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1次/d,用药后肝素盐水封管。各组于用药2、4、6、8、10d分别取4只兔腹腔麻醉后切取活体标本约5.5cm×1cm,即取以穿刺血管为中线两侧各宽0.5cm,共宽1cm,以穿刺点为标记远心端切取1cm,近心端切取4.5cm,共长约5.5cm的矩型标本,放入10%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常规乙醇脱水,石蜡包埋。每份标本切片5张,即距穿刺点远心端0.5cm处、穿刺点近心端0.5cm处、留置针末端处、距留置针末端0.5cm处、距留置针末端1.5cm处切片,做HE染色,光镜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 1三组留置相同时间,多柔比星组和甘露醇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重于生理盐水组,炎症反应4d时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x2 =8.976,p0.05),血栓形成6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023,p0.05)。 2同一组5个不同部位切片中,均是穿刺点近心端0.5cm和留置针末端处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高,穿刺点远心端0.5cm、留置针末端0.5cm和留置针末端1.5cm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反应p0.001;血栓形成p0.01)。 3同一组留置不同时间静脉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情况不同,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症反应均逐渐加重,血栓形成的血管数逐渐增多,多柔比星组和甘露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炎症反应p0.05;血栓形成p0.05)。生理盐水组留置不同时间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形成虽有不同,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血管损伤的程度与输入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输入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是诱发静脉炎的主要因素。 2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与留置针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有关,穿刺点近心端0.5cm和留置针末端处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血管损伤程度最严重。 3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与留置时间有关,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不同药物时留置时间不应相同,强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一般以2d为宜,最多不超过3d,弱刺激性药物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但以不超过7d为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虹,胡旭东;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4年02期
2 孙静,冯文,张继敏,成小娟,朱爱侠;危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3 崔涛;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4 刘定珍,张宗泽,李德琳,王有地;改良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5 廖美荣,刘永梅,高英,黎荔;113例静脉留置针效果评价[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6 陈建华,许婷婷;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1年16期
7 王颖,胡晓莉,刘梅玲;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8 何爱霞;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J];中国乡村医药;2003年03期
9 张云梅,谢德芬,黄芸,周华;改良型静脉留置针在静脉穿刺输液中的应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袁海兰,刘钦亮;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11 马永菊;静脉留置针在心脑血管病房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11期
12 谭振花,苗玉梅;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4年07期
13 吴远香;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4年05期
14 安虹,陈燕,刘柳;Y型静脉留置针使用方法的探讨[J];西南军医;2004年06期
15 范丽丽;纪修生;孙如文;;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年23期
16 王慧敏,陈建民,于雁,赵婷;静脉留置针在化疗输液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原医刊;2005年05期
17 吕华阳,张丽萍;一种静脉留置针退针送管的新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12期
18 陈晓霞,杨涛;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原因分析及预防[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0期
19 赵花;为昏迷烦躁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5年05期
20 侯云巧;静脉留置针用于小儿静脉采血及输液的效果[J];医药产业资讯;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小锋;;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有创动脉压监测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何华英;王枚;;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人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蒋平;;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史银玲;杜静;杨瑛;;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不保留式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探讨[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5 徐新安;;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谢桂兰;陈菁;;神经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迟玉辉;隋丽丽;;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素芬;;深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皮肤情况的比较[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韦坚;;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余宁先;;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概述[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晨玲;静脉留置针更换策略及采血有效性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荧光静脉留置针的研制及不同光亮环境下应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2 李海燕;2%利多卡因对减轻手术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效果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3 路颜羽;静脉留置针对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赵丽丽;局部加温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5 陈海燕;静脉留置针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赵丽群;心血管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细菌定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余海林;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对颅内循环系统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荣华;分析我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呼吸道感染该菌的临床特点[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洪桂花;新癀片外敷预防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锦程;止痛消炎膏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何佳颐;静脉留置针值得推广[N];健康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丁云;陈玉瑛:“万婴之母”大爱情怀[N];扬州日报;2011年
3 庄栋凯;医院在用器械超出规格范围应否受罚[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通讯员 史友国 刘东 本报记者 蒋寒;奇迹,来自大坪医院[N];科技日报;2005年
5 ;通达康激光净血仪研制成功[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杨步月;推行自毁式注射器势在必行[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单保江 通讯员 顾海英;靠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N];经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