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
【摘要】: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又是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和第一人口大省。土地面积为16.7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73%,总人口9918万,其中农村人口6345万。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对“三农”问题的解决、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践也表明土地整理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保持耕地平衡等农村生产生活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土地整理的起源和发展中,土地整理就是随着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内涵、内容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这对土地整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已成为农村现阶段最重要的两大项目,实时开展针对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的研究,关系到土地整理内涵的延伸和外延的扩展,关系到土地整理怎样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怎样使土地整理更大力度地支持“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怎样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发挥最大综合效益的问题。通过对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内在关系及其关联度指标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土地整理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实现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关系、内容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状况实际调研,对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关联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不同阶段,土地整理应支持的内容,以及河南省不同地域,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统筹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关联性指标等内容进行了分析,针对河南省现状中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存在问题,以及保障二者统筹不同阶段、不同模式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措施。
|
|
|
|
1 |
王如渊;土地整理与耕地总量平衡[J];中国土地;1999年02期 |
2 |
张春生;浅谈土地整理与农场经济可持续发展[J];新疆农垦经济;2000年01期 |
3 |
蒋一军,罗明;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整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
4 |
程久苗;现阶段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研究——以当涂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
5 |
高向军;论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管理[J];资源.产业;2002年05期 |
6 |
杨庆媛;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
7 |
李建智;土地整理理论基础与政策取向的探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
8 |
陈路扬,刘为军,杜国平;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
9 |
杨庆媛;小流域土地整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省牟定县飒马场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
10 |
伍黎芝,董利民,张明,王雅鹏;土地整理融资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
11 |
陈波;;把利国惠民的事办好——浅谈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12期 |
12 |
;“21世纪土地整理理论、方法、政策”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土地;2002年07期 |
13 |
唐正强,钱永康;规范土地整理储备机构财务管理[J];四川财政;2003年08期 |
14 |
;抓好六个环节 把廉政建设贯穿于土地整理工作全过程[J];浙江国土资源;2003年03期 |
15 |
邵群平;土地整理工程预算研究[J];中国土地;2004年06期 |
16 |
邵群平;土地整理中的资金管理[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08期 |
17 |
孙炜;山区土地整理中几点值得商榷的做法[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10期 |
18 |
匡文慧,张树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多目标分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
19 |
陈敏,冯忠江,宋振忠;农村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以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为例[J];资源.产业;2005年02期 |
20 |
李养兵,刁承泰;系统方法在土地整理中的运用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