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氟基丁基苯酞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6-氟基丁基苯酞(3-butyl-6-fluoro-1 (3H)-isobenzofuranone, F-NBP)对H2O2(hydrogen peroxide)介导的PC12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运用不同浓度的连二亚硫酸钠(1,2,4,8,10 mM)对PC12细胞进行损伤,通过MTT法了解在不同时间里PC12细胞的损伤情况,确定出引起细胞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并研究了6-氟基丁基苯酞和对照品丁基苯酞的保护作用。运用不同浓度的H2O2(100,300,500,700,1000μM )对PC12细胞进行损伤,通过MTT法了解在不同时间里PC12细胞的损伤情况,确定出引起细胞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并研究了6-氟基丁基苯酞和对照品丁基苯酞的保护作用。同时采用GSH-PX, MDA等试剂盒检测H2O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并研究6-氟基丁基苯酞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确定6-氟基丁基苯酞的抗氧化特性,使用DCF-DA检测细胞内ROS的水平情况。另外,对H2O2介导的PC12细胞凋亡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活细胞高内涵成像系统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用活细胞高内涵分析系统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2 mM的连二亚硫酸钠处理PC12细胞24小时损伤效果最好,而浓度为5μM,10μM,50μM的6-氟基丁基苯酞可显著提高PC12细胞损伤抑制率,分别达到13%,43%,82%,且具有浓度依赖性。500μM的H2O2处理PC12细胞24小时损伤效果最好,而浓度为5μM,10μM,50μM的6-氟基丁基苯酞可显著提高PC12细胞损伤抑制率,分别达到20%,50%,70%,且具有浓度依赖性。H2O2可显著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造成胞内GSH-PX降低和MDA的增加,并使细胞内ROS水平升高,触发氧化应激对细胞进行损伤,6-氟基丁基苯酞对上述的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对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500μM的H2O2接触细胞24小时后,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活细胞高内涵成像系统观察发现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而预先给与6-氟基丁基苯酞作用2小时,可明显降低细胞凋亡。另外,通过测定荧光染料罗丹明123(Rh123)的荧光强度可以反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H2O2能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而6-氟基丁基苯酞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结论:
1.2 mM的连二亚硫酸钠可介导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诱导细胞凋亡,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一定浓度的6-氟基丁基苯酞预处理2小时可明显抑制连二亚硫酸钠诱导的细胞损伤和凋亡的作用。
2.500μM的H2O2可介导PC12细胞损伤,触发氧化损伤,诱导细胞凋亡,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一定浓度的6-氟基丁基苯酞预处理2小时可明显抑制H202诱导的细胞损伤和凋亡的作用。
3.6-氟基丁基苯酞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清除细胞内ROS,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6-氟基丁基苯酞可能在脑缺血的防治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
|
|
1 |
种兆忠,冯亦璞;丁基苯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的改善及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1998年04期 |
2 |
刘小光,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行为和病理改变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1995年12期 |
3 |
乔卫,冯亦璞,张丽英;静脉注射丁基苯酞对小鼠脑外伤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4 |
黄新祥,胡盾,屈志炜,张均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全脑缺血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6年04期 |
5 |
种兆忠,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皮层组织中花生四烯酸释放及磷脂酶A_2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J];药学学报;2000年08期 |
6 |
阎超华,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外液6-keto-PGF_(1α)和TXB_2及其比值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8年12期 |
7 |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8 |
胡盾,黄新祥,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全脑缺血大鼠的纹状体细胞外液嘌呤类代谢物含量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6年01期 |
9 |
林建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神经元迟发性损伤及细胞内钙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6年03期 |
10 |
阎超华,张均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氯化钾及 N-甲基-D-门冬氨酸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1997年05期 |
11 |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9年03期 |
12 |
常青,王晓良;手性3-n丁基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凋亡的影响(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3年08期 |
13 |
张丽英,冯亦璞;丁基苯酞对脑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寿命及卒中后神经症状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6年01期 |
14 |
阎超华,张均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正常及局部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血流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
15 |
熊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0年06期 |
16 |
阎超华,冯亦璞;丁基苯酞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1998年07期 |
17 |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低氧-复氧及细胞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
18 |
徐建春;徐江涛;宋永斌;周宇;;丁基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2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1期 |
19 |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牛脑微动脉及胸主动脉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生成的影响(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1999年10期 |
20 |
赵晓莉;狄留庆;单进军;;RP-HPLC法测定络通胶囊中丁基苯酞的含量[J];中药材;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