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掺杂铋层状无铅铁电材料的电学与光学性能研究

王伟超  
【摘要】: 由于铋层状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具有高的剩余极化、低的矫顽场强以及高的居里温度、低的介电损耗等优点,因而在非挥发性铁电随机存储器和高温高频压电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在铋层状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中,Bi4Ti3O12和CaBi4Ti4O15的高居里温度的特性而受材料科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而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层结构,表现出许多优异的光、电功能,尤其是稀土元素具有一般元素所无法比拟的光谱性质,有关稀土发光离子掺杂铋层状铁电材料的研究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得Eu掺杂的CaBi4Ti4O15 :Nd铁电薄膜。分别在不同的退火温度和Eu掺杂浓度下研究了薄膜的光致发光性和铁电性。所制得的CaBi3.75-xEuxNd0.25Ti4O15薄膜都为多晶结构,且有正交相和四方相共存的准同型相界存在。当铕的掺杂浓度不超过x=0.2时,薄膜的晶粒大小及分布均匀,且表面致密光滑。而当铕的掺杂浓度超过x=0.2时,薄膜的表面开始变得粗造。薄膜的光致发光强度明显地依赖于退火温度和Eu的掺杂浓度。当铕离子掺杂浓度分别为0,0.2,0.5时,其薄膜所对应的剩余极化值2Pr分别为13.2,30.7和25.3μC/cm2。 2.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在导电玻璃FTO衬度上制备了具有高度c轴取向的Bi4Ti3O12薄膜,并对其表面光伏响应进行了研究。Au/BiT/FTO结构的剩余极值2Pr和矫顽场分别为98.8μC/cm2和212 kV/cm。在偏置电压从-1V到+1V中,其最大的表面光电压值为1.8 mV,是在零偏置电压下值的三倍。薄膜的表面光电压的强度随着正电场的增加而增强,随着负电场的增强而减弱,甚至其方向发生一个偏转,这表明Bi4Ti3O12薄膜的表面光电压强度明显的依赖铁电薄膜的极化状态。 3.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不同Eu3+离子掺杂浓度的CaBi4Ti4O15 :Nd(CBENT)材料。分别用XRD、拉曼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CaBi3.75-xEuxNd0.25Ti4O15中,x在0.3和0.6之间,存在正交相和四方相共存的准同型相界。我们用350 nm激发光对Eu3+掺杂CBENT陶瓷时行了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Bi3+可以作为Eu3+发光离子的敏化剂;其光致发光是由于Bi3+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Eu3+发光离子和Eu3+离子所处局部对称位置的改变;并且材料在准同型相界处有最好的光致发光性。随着Eu3+离子的增加,陶瓷的居里温度逐渐从785°C减小到765°C。此外,和CBNT陶瓷相比,Eu离子的掺入退化了CBENT陶瓷的铁电性。 4.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r3+掺杂的Bi4Ti3O12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Eu3+的引入并没有改变基质Bi4Ti3O12的晶体结构,制备得到的样品仍为纯的正交相结构。对掺杂Er3+的Bi4Ti3O12材料实验中观测到了在520、540和662 nm波长的上转换发射,这些发射峰来自于激发态2H11/2、4S3/2、4F9/2到基态4I15/2的电子跃迁。并证实了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射都为双光子过程。Er3+单掺Bi4Ti3O12材料体系的上转换发光表明铋层状铁电材料也能够提高Er3+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且亦有较好的铁电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如净,张之圣,胡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中的铁电器件[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1期
2 高艳华;;周剑平:多铁电材料的追梦征程[J];科学中国人;2011年07期
3 陈惠玲,肖定全;铁电复合材料介电性的研究现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4 普朝光;向兰;;铁电材料红外热释电系数测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06期
5 何力军;;铁电材料P-E本构关系[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蔡苇;高家诚;符春林;;钛酸铅系铁电光伏材料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9年06期
7 肖静,孙晓琴,刘韩星,欧阳世翕;织构型钙钛矿铁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4年05期
8 李秀峰,肖腊连,胡勇,曾亦可;基于数字示波器的铁电材料参数测试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1期
9 夏丽昆;侯阳;李银柱;太云见;袁俊;莫启元;;铁电材料激光刻蚀系统中的PID微机控制技术[J];红外技术;2006年08期
10 徐翔;匡轮;罗辉华;;BSTO/RO铁电移相材料的介电性能及应用探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4期
11 石美荣;郭鸣;杨平雄;;铁电薄膜SrBi_2Ta_(0.6)Nb_(1.4)O_9的光疲劳特性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06期
12 曾亦可;陈刚;张洋洋;邓传益;俞丹;;铁电材料I-V特性测试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11期
13 鲍婕;黄春海;;用于纳米铁电材料介电性能测试的粉体电极[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4 王华;Pb(Zr_(0.52)Ti_(0.48))O_3铁电陶瓷烧结工艺及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2年10期
15 周洪庆;杨春霞;金宇龙;吴洪忠;蒋微波;;铋掺杂对BST/MT复相铁电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5年06期
16 郭琳;刘会;;铁电材料研究的背景及现状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7 唐重林;柴常春;娄利飞;楼晓强;;铁电材料的核辐射效应[J];材料导报;2007年08期
18 马颖;周益春;;壳模型分子动力学优化新方法[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19 路大勇;李雪翠;;稀土离子掺杂对钛酸钡铁电记忆的影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0 符春林;潘复生;蔡苇;邓小玲;;铁电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寿文;;铁电材料的本构关系与电疲劳和热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2 乔利杰;;电场-大气水吸附共同作用下铁电材料的断裂[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3 商景林;胡古今;;铁电材料在光电子技术领域的若干应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4 都敬娜;苏煜;;铁电材料畴结构动力学的相场计算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自强;邓其林;;铁电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和有限元分析[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6 贺岩松;范镜泓;;多晶铁电材料的非线性力电耦合性能描述[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方岱宁;;铁电材料非线性电机械行为的分析[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丑修建;翟继卫;姚熹;;钛酸钡基铁电材料的介电非线性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丽屏;余寿文;;循环电载引起的热效应对铁电材料断裂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倪维庆;;纳米铁电材料的研究与发展[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多畴低维铁电材料电热性能的调控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贺岩松;铁电材料非线性力电耦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史振华;纳米镍铁氧体及其与铁电材料复合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刘彬;铁电晶体断裂与疲劳研究[D];清华大学;2000年
5 吕炜;铁电材料与形状记忆合金的宏细观本构研究[D];清华大学;1998年
6 赵显武;铁电材料压痕裂纹的开裂与环境开裂[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7 潘劲松;钙钛矿型铁电固溶体在准同型相界附近的结构和性能[D];清华大学;2006年
8 杜旻;宽温高稳定性MLCC介质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郭鸣;铋基类钙钛矿铁电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卫明;铁电移相材料Ba_(1-x-y)Pb_xSr_yTiO_3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旺胜;层状Sr-Bi-Ti-O铁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水琴;PT系铁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伟伟;新型BST移相器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吉成;相控阵雷达铁电移相器BST材料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刚;铁电材料直流功放式测试硬件与软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秀峰;基于数字示波器的铁电材料参数测试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陈双琳;基于力电耦合的振动能量捕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周昌全;基于力电耦合材料振动能量捕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伟超;掺杂铋层状无铅铁电材料的电学与光学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项卓亮;外场对取向性铁电材料电畴和性能的影响[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屹;科学家揭秘铁电材料的光电机制[N];科技日报;2011年
2 辛 力;改进铁电材料手机省“芯”[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康文华 张黛微 记者 张哲浩;我学者发现40倍于普通压电效应的铁电材料[N];科技日报;2004年
4 刘霞;铁电材料创下芯片存储密度新纪录[N];科技日报;2010年
5 ;使数据存储容量扩大五倍[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6 葛进;日研制出无铅喷墨打印机墨头[N];科技日报;2008年
7 康文华 张黛微;发现巨大电致变形效应和无铅压电材料[N];陕西日报;2004年
8 记者 王桂兰;第三届亚洲晶体生长与晶体技术会议举行[N];中国建材报;2005年
9 ;我国开发出铁电新材料[N];今日信息报;2004年
10 记者 英洁;新区科技孵化助推创新经济产业化[N];无锡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