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从世界范围内看,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并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企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企业集聚作为一种内部竞争与外部垄断并存的产业组织体,凭其特有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为产业组织创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企业集群能够同时获得竞争与规模经济性,有利于解决“马歇尔冲突”,并通过竞争与协作实现对产业组织的创新,产业组织的创新反过来也为企业集群的发展赢得良好的产业组织环境,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本论文首先对企业集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分析了企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和形成与运行机制,在这个基础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述评,得出目前大家在研究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时,力求能够找到一个双赢的路径,但是却没有比较明确的文献把产业集聚这个变量引入到环境质量问题中来。接着,本文利用行业基尼系数对我们国家目前的制造业中的20个两位数行业进行分析总结,来判断我国现在制造业集聚的大致状况。并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存在的几个阶段,分别是产业集聚的产生阶段、产业集聚的成长阶段、产业集聚的成熟阶段和产业集聚的衰退阶段,并分别分析了各个阶段存在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数据对产业集聚各个阶段存在的大气污染程度进行一个简单的陈述。在本文的实证分析阶段,利用2001-2006年我国制造业20个两位数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来表征大气污染程度,用H指数来界定产业集聚程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回归分析,得出了与我们假设相符的结论。即我国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呈现N型关系,并得出我国现在正在处于产业集聚的中级阶段。我国产业集聚仍然存在继续集聚的空间,所以最终我们提出了如何大力促进我国制造业集聚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和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几项对策和建议。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集聚,我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提高的双赢局面,并且工业本身会在环保节能的内在需要和压力下实现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