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中等大众化阶段,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有效统一“量”的扩张与“质”的保障,已成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教育的层次结构来说,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结构中的最高阶段,并具有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与政府、社会和市场具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它的独特性所在。虽然,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促使适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但是,河南高等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趋同现象,“千校一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河南作为高等教育规模大省,但是人才培养质量却不高,要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和“双一流”的宏伟目标,消解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势在必行。首先,对高等教育同质化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明晰基本认识,论证实现高等教育去同质化的价值意蕴,包括高等教育同质化产生的背景以及实现高等教育去同质化的意义。其次,本文采取文献法和历史分析法梳理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对河南高等教育发展作出基本评价:注重发展规模,但特色不够鲜明;注重人才培养,但质量不高;注重科研能力,但创新不强;注重社会服务,但能力不足;注重经费投入,但力度不够。采取比较分析法和调查法,充分考虑到河南高等院校的层次、类型,按照本科高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民办本科院校的比例,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河南129所高等院校中选取14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整理问卷和访谈资料,探析出河南高等院校在六个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同质化:教育理念、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治理主体、大学文化。进而发掘河南高等教育同质化是由于政府对高等院校管办评一体化,市场人才观念落后以及高等院校自身发展定位模糊共同造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等教育同质化对国家教育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结构、人才培养质量造成的消极影响。最后,对破解河南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进行统筹定位,并确定其特色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而针对河南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政府要重构权力体系,发挥统筹权,赋予高校自主权,给予社会评价权,实现管办评分离;与此同时,通过创建科学的社会评估体系,高校要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以及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期待;高校要找准自身定位,培育先进理念,明确层次类型,创新专业设置,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将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确立河南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