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聚焦质子束无掩模刻写实验与方法研究
【摘要】:质子束刻写(proton beam writing, PBW)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利用高能聚焦质子束对光刻胶等抗蚀剂材料无掩模直接刻写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结构的一种技术。由于质子质量是电子的1840倍,MeV级能量的质子束穿透力强,空间发散度小,利用质子束刻写得到的结构具有高深宽比,侧壁垂直光滑等特点。本工作根据使用程序分别模拟计算了质子在不同的PBW所需各种材料中的投影射程、运动行迹,如PMMA、SU-8、HSQ等抗蚀剂,硅、二氧化硅、等衬底材料,为开展PBW实验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利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扫描和探针系统构建实验平台,自行搭建了样品制备平台和电镀平台等必须设备。研究了PBW中所涉及的抗蚀剂厚胶层样品的旋转甩制、固化、显影等重要问题,结果表明:使用3000rpm转速旋转40s甩制,热板固化,可得到厚度为6gm的正型抗蚀剂均匀胶层样品;使用4000rpm转速旋转40s甩制,热板固化,可得到厚度为12μm的负型抗蚀剂均匀胶层样品。利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PBW实验装置,在AR-P6510.12正型抗蚀剂胶层上刻写出微米尺度“海宝”图案、双矩形微结构;在AR-N4400-10负型抗蚀剂胶层上刻写出微米尺度平行线条和“十”字形、矩形等微结构,完善了该装置上PBW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并初步将抗蚀剂层的微结构转制成金属结构,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验中质子束扫描方向的控制、质子束的不稳定性、曝光剂量的精确测量等,对PBW效果有重要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解决以获得更好的PBW结果。
|
|
|
|
1 |
黄永明;;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J];科技导报;2008年18期 |
2 |
覃争锐,涂传诒,Eckart Marsch;太阳风质子束流密度的径向变化[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3 |
安世忠;魏素敏;管锋平;毕远杰;姚红娟;钟俊晴;张天爵;;CYCIAE-100引出束流色散效应的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年00期 |
4 |
宋会英,张玉林,魏强,孔祥东;高能电子束对抗蚀剂曝光的Monte Carlo模拟[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12期 |
5 |
唐翠明;谷渝秋;周志坚;洪伟;王剑;;百太瓦飞秒激光驱动复合靶产生质子的特性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8年02期 |
6 |
安世忠;魏素敏;李明;;CYCIAE-100束流输运系统多粒子模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年00期 |
7 |
王家慧;卞建国;;“大型强子对撞机”撞开发现之门[J];今日科苑;2008年09期 |
8 |
楚焱;;大冲撞撞出小宇宙[J];新世纪周刊;2008年27期 |
9 |
;制造“世界末日”的机器?[J];中国企业家;2008年18期 |
10 |
张天爵;李明;钟俊晴;安世忠;魏素敏;;14MeV回旋加速器的束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年00期 |
11 |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对撞成功[J];文明;2010年05期 |
12 |
;科技前沿[J];中国投资;2010年05期 |
13 |
;观察[J];创新科技;2010年03期 |
14 |
于全芝;殷雯;梁天骄;;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重要部件的辐照损伤计算与分析[J];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
15 |
鞠志萍;曹午飞;刘小伟;;蒙特卡罗模拟单阻止柱双散射体质子束流扩展方法[J];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
16 |
赵卓熙;;国际合作开启科学新篇章[J];自然杂志;2008年05期 |
17 |
陆川;;“撞”开宇宙之谜[J];初中生必读;2010年05期 |
18 |
沙因,刘柱华,李五桂,张彩霞,杨振军,龚建华,王昕,罗博;V2质子静电加速器的改进与现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06期 |
19 |
吴青彪;王庆斌;;用FLUKA程序模拟设计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束流垃圾桶结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20 |
苏丹;林敏;陈义珍;孟宪芳;徐利军;陈克胜;叶宏生;金晓峰;崔莹;肖振红;;法拉第筒负高压环的改进[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年0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