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灵魂—乔伊斯《都柏林人》主题评析
【摘要】:《都柏林人》是二十世纪初著名现代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被公认为是反映都柏林生活的一面镜子。《都柏林人》以乔伊斯的故乡都柏林为背景展开描写,成功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国爱尔兰的社会现实,瘫痪和死亡贯穿全书,强调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当时社会弥漫于整个爱尔兰社会的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被乔伊斯定义为“瘫痪”,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乔伊斯的作品中集中表现在宗教瘫痪、政治瘫痪、情感瘫痪、心理瘫痪4个方面。为了描绘人物飘忽不定的思绪和奔腾不息的意识,乔伊斯运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几乎在每一篇小说的结尾处,主人公不禁豁然开朗,顿时看清了自己的窘境,并从中悟出了人生的本质。它不仅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且往往构成小说的高潮。本文主要探讨关于《都柏林人》的主题意义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总体介绍本书出版背景,就英国殖民统治对都柏林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乔伊斯的家庭环境对其本人的影响而展开讨论。第二部分分析《都柏林人》的主题意义。依据文本内容,围绕贯穿《都柏林人》中十五个故事的共同主题——“精神瘫痪”展开分析,分别从宗教瘫痪、政治瘫痪、情感瘫痪以及心理瘫痪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探论了乔伊斯在文中暗含的解决爱尔兰现状的出路是要根除“精神瘫痪”。少数人能够认识到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瘫痪状态从而产生“逃离”的想法,然而最后却又失败,于是作者巧具匠心地将《死者》作为压卷之作,以一片大雪作为结束,孕育了新生的希望,寄托了作者对于祖国的希望。希望祖国人民能够觉醒,从而实现民族复兴。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乔伊斯独特的手法——顿悟来展现瘫痪主题。第五部分总结全文缩写内容并提出本研究项目所未及之处。《都柏林人》揭露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都柏林人精神上的种种状态。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这部小说集的多重主题以更好地了解独立之前的爱尔兰社会,深刻理解《都柏林人》的主题意义,体会乔伊斯创作的初衷,借由这部百年前的经典之作来看待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学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