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净辐射的卫星遥感研究
【摘要】:地表净辐射作为环境预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控制着蒸散、光合作用、地表和大气温度,在地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高精度的地表净辐射数据对整个人类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作出生态环境相关的决策提供支持。毫无疑问,地表辐射观测站点可以提供最准确的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测量值,但是由于站点分布始终有限且维护费用昂贵,从而不能满足气候研究、天气预报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需要,所以关于地表净辐射估算方法的研究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卫星遥感手段的出现,其能够提供具有良好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均一性的地球辐射收支资料的特点,使卫星遥感成为目前研究地表辐射收支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目前使用卫星数据估算地表净辐射及其分量的成熟数据集产品普遍存在低分辨率和低精度的缺陷,而使用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估算方法又普偏依赖地面观测资料,且大部分算法只适用于晴天条件,使用卫星数据估算阴天条件下的地表净辐射通量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现有的地表净辐射卫星数据集产品和算法出发,对已有的地表净辐射卫星数据集产品和算法进行了广泛综合的质量评价和误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利用MODIS数据估算地表净辐射的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使用全球分布的36个站点对三种主要的使用卫星数据估算的地表辐射数据集产品(GEWEX-SRB, ISCCP-FD和CERES-FSW)的短波分量(下行短波辐射和上行短波辐射)进行质量评价和误差分析。结果说明,上述产品的在某些地区存在系统性的偏差,其精度并不能完全满足相关研究机构的要求。
2.使用全球分布的15个站点对三种主要的使用卫星数据估算的地表辐射数据集产品(GEWEX-SRB, ISCCP-FD和CERES-FSW)的长波分量(下行长波辐射和上行长波辐射)进行质量评价和误差分析。结果说明,上述产品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相关研究机构的要求,在部分地区发现的较大误差可以部分由高程差异和输入数据误差来解释。3.对三个利用MODIS数据估算地表净辐射分量的算法进行质量评价,包括估算全天气下行短波辐射的查找表方法、晴天下行长波辐射混合方法和晴天上行长波辐射混合方法。对短波算法,选取了全球分布的26个站点进行验证,对长波算法,选取了全球分布的15个站点进行验证。结果说明,这三种利用MODIS数据估算地表净辐射分量的算法均具有较高精度,已达到相关研究机构的精度要求,而且与GEWEX-SRB, ISCCP-FD和CERES-FSW验证结果的统计数据相比,MODIS算法在很多统计指标上都占有优势,与地表实测数据具有更高的吻合程度。
4.提出了一种利用MODIS数据估算全天气条件下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的算法框架。目前已有很多利用MODIS数据估算地表净辐射及各分量的算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通过分析比较,在合理利用现有的理论和算法基础上,本文结合自身的具体研究情况和需求,提出了一种完全独立于地表观测数据,仅利用MODIS数据估算全天气条件下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的算法框架,该框架分为两部分,晴天算法部分和阴天算法部分,完全摆脱了对地表观测数据的依赖,为本文接下来的具体算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5.系统总结了本文提出的利用MODIS数据估算全天气条件下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算法框架所涉及到的所有算法,除此以外,针对目前缺乏阴天净辐射算法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在阴天条件下估算地表净辐射的算法,并将结果与已有的三种数据集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使用本文提出的框架和具体算法估算的结果,不仅在估算精度上高于其他的三种数据集(GEWEX-SRB, ISCCP-FD和CERES-FSW),而且拥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6.提出了全天气条件下估算日间总地表净辐射的具体算法并进行验证。本文将可调节正弦插值法引入日间总地表净辐射的研究中,并使用MODIS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说明,虽然在部分站点有着轻微的高估,但使用上述方法估算的日间总地表净辐射值与使用地表实测数据集成计算的日间总地表净辐射值具有较高的吻合程度。
|
|
|
|
1 |
江灏,瞿章;拉萨地表净辐射的年际变化[J];高原气象;1991年03期 |
2 |
杜建飞,陈渭民,吴鹏飞,张建平,孙凡;由GMS资料估算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地表净辐射[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3 |
季国良,徐荣星;青藏高原西部冬季地表净辐射与中国降水的关系[J];高原气象;1990年01期 |
4 |
翁笃鸣,高歌;利用卫星资料试作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场的气候反演[J];气象科学;2001年02期 |
5 |
王可丽,钟强;青藏高原地区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关系[J];气象学报;1995年01期 |
6 |
曹梅盛;青藏高原雪盖与冬季地表净辐射[J];高原气象;1998年04期 |
7 |
翁笃鸣;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若干重要特征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8 |
马耀明,王介民;黑河实验区地表净辐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J];大气科学;1997年06期 |
9 |
翁笃呜
,孙治安
,史兵;中国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10 |
刘新安;于贵瑞;何洪林;蔡福;祝青林;;中国地表净辐射推算方法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1期 |
11 |
翁笃鸣,高庆先;总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相关性的气候学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12 |
翁笃鸣,高建芸;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
13 |
何立富;李峰;李泽椿;;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6年02期 |
14 |
彭江良;吴息;江志红;刘红年;;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08年01期 |
15 |
何立富;陈涛;毛卫星;;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4期 |
16 |
朱德琴;高晓清;;陆面过程模式SSiB在中国西北典型干旱区使用性能的检验[J];高原气象;2005年06期 |
17 |
张杰,杨兴国,杨启国,马胜萍;利用MODIS资料估算西北雨养农业区地表净辐射[J];干旱气象;2004年02期 |
18 |
彭江良;吴息;刘红年;王冀;;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对比分析[J];科技导报;2008年03期 |
19 |
蒋兴文;李跃清;;青藏高原地表辐射的气候特征[J];资源科学;2010年10期 |
20 |
陆龙骅;朱福康;;辐射和热源观测资料在天气分柝和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198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