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几种块体和低维热电材料的电子结构以及输运特性。从理论上预测了对这几种材料如何掺杂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其热电性能,以及体系低维化后对热电性能的影响,对相关实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详细研究了Half-Heusler体系MNiSn和MCoSb系列化合物(M=Ti、Zr、Hf)的晶体结构和输运特性,讨论了这两种体系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随p型及n型掺杂的变化关系,从理论上指出掺杂什么元素和对应的掺杂浓度可能获得较大的功率因子,可望大大减少实验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源。我们还利用密度泛函微扰理论研究了TiNiSn和TiCoSb两种化合物的声子谱并讨论了其晶格热导率随晶体尺寸的变化关系。
我们还计算了Bi2Te3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结果表明对该体系n型和p型掺杂的最佳浓度大致在化学势不超过0.6 eV的位置,并且高温情况下p型掺杂将得到高于n型掺杂的功率因子。另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Bi和Sb纳米管并计算了它们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结果表明,Bi纳米管的能量较为稳定,基本不随其螺旋角和直径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直径相同但螺旋角明显不同的Bi(3,3)、Bi(4,2)、Bi(5,0)纳米管都是半导体;螺旋角固定时Bi纳米管的带隙值均随管径的增大而减小。Sb纳米管的总能会随着螺旋角和管径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螺旋角为0°的Sb纳米管表现出半导体特征,但螺旋角为30°时变成金属;半导体特性的Sb(n,0)纳米管直径增大后会转变成为金属,而所有Sb (n, n)纳米管都是金属性的。我们还讨论了Bi(10,0)和Sb(6,0)纳米管的功率因子随化学势和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表明Bi(10,0)纳米管在p型掺杂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电输运性能,而Sb(6,0)纳米管则在n型掺杂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输运性能。在此基础上,如果可以通过调节两个纳米管之间的功率因子和热导率分别得到p型和n型低维纳米热电材料,将有望实现纳米级的热电器件。
对碳纳米管掺杂V族(As、Sb、Bi)原子的计算表明,无论其螺旋角是0°,19°还是30°,直径为4 A的三种典型碳纳米管掺杂后均变成金属。对于一系列(n,0)碳纳米管的掺杂在管径逐步增大、掺杂浓度逐步降低的过程中,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是逐步减小的。(8,0)和(10,0)碳纳米管在As原子掺杂时仍然表现出半导体特性,并且带隙随着掺杂原子的引入变窄。对其电输运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200K-400K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功率因子。如果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热导率,碳纳米管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的常温热电材料。
|
|
|
|
1 |
王宁;张春秋;何泓材;;纳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钛酸锶复合热电材料的热导率研究[J];纳米科技;2011年02期 |
2 |
宋新莉;杨君友;张同俊;彭江英;朱文;;填充方钴矿类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6期 |
3 |
张建;秦晓英;李地;辛红星;宋春军;;不同元素替代掺杂化合物M_(0.04)Ti_(0.96)S_2(M=Ni,Al,Mg)的热电性质(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4 |
侯贤华;胡社军;汝强;赵灵智;余洪文;李伟善;;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材料导报;2007年07期 |
5 |
陈袁魁;张志伟;陈川;;Ca_3Co_4O_9热电材料及其Ca位掺杂改性[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Z1期 |
6 |
胡放;戚学贵;王学生;任超;代晶晶;;冷能温差发电技术及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9年06期 |
7 |
肖凯;朱铁军;蔚翠;杨胜辉;赵新兵;;Ti掺杂对half-Heusler合金YNiSb热电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
8 |
李喜贵,王运志,王海英,王艳文,胡保付,李玉山,路庆凤;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9 |
杨艳;邢玉梅;曾志刚;张春;杨鹏辉;胡志宇;;Zintl相材料热电性能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
10 |
卫群;刘丹敏;张忻;张久兴;路清梅;李佳;;方钴矿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2006年04期 |
11 |
姜涛;余大斌;施文;;非钴基氧化物热电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
12 |
徐亚东;徐桂英;葛昌纯;;纳米散射中心对P型Si_(80)Ge_(20)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8年05期 |
13 |
朱文,杨君友,崔昆,张同俊;热电材料在发电和制冷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
14 |
朱铁军,赵新兵;β-FeSi_2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及测试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
15 |
刘旭,张久兴,张艳峰,路清梅;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Ca_2Co_2O_5热电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4年06期 |
16 |
闵新民,安继明,南策文;稀土—铱—锑合金热电材料的结构与量子化学计算研究[J];计算物理;2000年Z1期 |
17 |
姜洪义,张联盟;Mg-Si基热电化合物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2年03期 |
18 |
李鑫德;稀土热电材料[J];稀土信息;1997年Z1期 |
19 |
马秋花;孙亚光;;Bi-Te基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工材料;2007年04期 |
20 |
谭宏斌;;钴酸钙系热电材料研究进展[J];山东陶瓷;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