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免疫多智能体的高速铁路混合式无功负序综合补偿系统研究

蔡超  
【摘要】:高速铁路以其高效、快捷、安全、节能和环保等优势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绿色交通方式。目前,我国已有近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速度最快、里程最长的国家。相比常规电气化铁路机车,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采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大功率“交-直-交"型牵引传动系统,其运行时具有功率因数高,谐波含量少等优势。但由于铁路单相供电特性,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负荷具有大功率、非平稳和非对称等特征,在运行会造成严重的供电系统三相不平衡问题。 为了解决高铁所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容量磁控型静止无功补偿器(Magnetic control static var compensator, MSVC)和小容量铁路功率调节器(Realway static power conditioner, RPC)的高速铁路混合式无功负序综合补偿系统。其中MSVC装置负责补偿高铁负载所产生的大量负序电流和少量无功电流,而RPC装置主要负责对负荷快速波动所引起的负序电流变化进行快速跟踪补偿,而当负载不平衡电流超出MSVC系统补偿范围时,RPC将配合MSVC补偿系统补偿剩余的系统不平衡电流。针对传统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 TCR)型SVC输出谐波大、成本高等缺点,本文采用的MSVC由成本较低的多级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ulti-Stage Saturable Magnetically Controllable Reactor, MSMCR)和LC滤波支路并联组成,通过不同磁阀截面的分段饱和特性有效降低MSMCR装置的谐波输出。同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背靠背结构的新型RPC装置,克服了传统变换器耐压水平低的问题,提高了装置输出电压电流波形质量,有效弥补了MSVC装置在动态响应性上的不足,减少了MSVC装置的补偿容量。 本文在高铁混合式无功负序补偿原理的基础上,以满足相关电能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前提,建立了混合式补偿系统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推导获得系统优化补偿策略,并获得不同RPC容量配比情况下的MSVC系统最小安装容量。当以补偿单车最大牵引负载为基准配置RPC容量时,相比于完全补偿策略,优化后的补偿系统中MSVC的总安装容量最大可以降低54%,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经济补偿特性。 同时考虑到以单一站点为目标进行补偿会在实际运行时造成极大的补偿装置容量闲置问题,并忽略了系统相邻站点轮流换相所产生的负序分量抵消作用。本文在单站补偿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速铁路多站点协同补偿思想,并参考人工免疫机制,配合多智能体系统设计思想,设计了一套基于人工免疫的高速铁路多站点协同补偿多智能体系统,该系统能够在保证220kV系统公共供电母线三相电流平衡的基础上,兼顾各站点自身电能质量要求,极大的减少了协同补偿系统整体的补偿装置安装容量,提高了系统各补偿单元的有效利用率。 本文在MATLAB的simulink仿真软件中搭建了混合式补偿系统仿真模型,并在实验室低压环境下,搭建了高速铁路混合式无功负序综合补偿系统模拟实验平台。相关仿真和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所提补偿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文福;16项自动磁补偿系统[J];声学与电子工程;1993年04期
2 金宇;;磁浮线供电补偿系统设置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08期
3 杨松;略论企业的激励补偿系统[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年10期
4 毛恒春,侯振程,李再华;电源畸变有源补偿系统的仿真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5 张承冰;高善漪;;高压无源滤波保护补偿系统在企业的应用[J];中国港口;2010年07期
6 杨健;刘兴民;;浅议补偿系统电压不平衡的原因及处理[J];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7 梅柏杉;傅闯;姚钢;虞江;蒋焊坤;;基于有源电力滤波器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混合补偿系统的研究[J];低压电器;2012年14期
8 魏斌;;供电补偿系统在高压输变电系统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3年04期
9 高昕;祝恩国;;局域电网电能质量综合补偿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工矿自动化;2009年12期
10 白颖;季仰东;;一种宽范围快速移相补偿系统[J];计量技术;1989年06期
11 P.Mattavelli,吴胜红;混合补偿系统的设计[J];电力牵引快报;1999年05期
12 秦华标,赖声礼,徐向民,郑向阳,杨杰;电网智能综合补偿系统的设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0年10期
13 王晓蔚;任士焱;;直流传感器回馈补偿系统的设计[J];高电压技术;2007年07期
14 喻怀仁,丘第魁,颜定宏,荣光耀,欧式武,黄锦标;车刀磨损自动测量——补偿系统的试验研究[J];组合机床;1983年04期
15 刘勇;补偿系统中一种电压不平衡现象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01年05期
16 黄立伟;;电力补偿系统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上的应用[J];港口装卸;2007年02期
17 高明全;李雯;张东清;;水下气体压力补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24期
18 杨杰 ,赖声礼 ,吴淑泉 ,李心广;基于模糊控制的电网综合补偿系统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02年02期
19 周柯;罗安;唐杰;范瑞祥;;一种高电能质量综合补偿系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5期
20 徐懿;陆东生;冯小明;;10kV线路无功优化补偿系统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雪;张培茗;谢海明;曹亮;蒋捷;陈家璧;;人眼波前像差补偿系统的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戴晨;刘小鹏;张文桥;;TK6916B数控落地铣镗床补偿系统分析[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宝;;用zemax设计非球面补偿系统[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应就;;微机称量补偿系统在优质钢生产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超;基于免疫多智能体的高速铁路混合式无功负序综合补偿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任青;功率因数全自动精密步进补偿系统的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2 吴钫;适用于多组变频器综合补偿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敏;被动补偿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何利;牵引变电所有源综合补偿系统的模拟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5 魏鑫;柴油发动机用力矩补偿系统的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张寅;基于V/v牵引变压器的高速铁路电能质量综合补偿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刘进博;基于摄像测量的平台绝对晃动量测量及修正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佟茂松;电力系统智能监控与无功电力补偿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张巧儿;换能器用水下气体压力补偿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