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

司文超  
【摘要】:法治素养是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素养不仅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密切相关,而且是大学生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现实需要。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全民法治素养的代表与缩影。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修养,能够为全民法治素养的提高积累经验、打下基础,这既是培育德法兼修、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课题,更是关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重要实践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不仅是理论探讨,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本文紧紧抓住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实践性,从实践出发,但不迷失在纷繁的调查分析数据中,而是加强理论思考,回到理论建设的路径上来。本文由绪论与正文五章构成。在绪论部分,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的贫乏状况。目前,关于法治素养培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停留在法治知识教育层面,而更为重要的思维层次,探讨还显得十分薄弱。要使大学生法治素养真正得到提高,必须在思维意识层面发力。另外,关于法治素养培育的研究,缺乏聚焦性,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更不多见。而且,法治素养培育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目前的研究大多涉及一个方面,这就束缚探讨不能深入。因而本文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用文献、案例、调查、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学科知识背景,努力做到研究可靠、理论深入、措施有效。第一章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内涵及其培育的特征和功能。这部分属于理论研究,任何调查与实践的有效开展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本章的目的即是厘清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本章将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概念拆分为要素、结构与属性三个部分。重点区分法治素养与近似概念之间的关系,以理清本研究中法治素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将大学生法治素养概念中的要素进一步细化,并进而阐述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主要特征。同时,从个体与社会两个角度,探讨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在维护正当权益、促进德法兼修、保障全面发展、推动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功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属于理论范畴,培育特征及功能则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第二章对目前大学生法治素养状况及其培育现状进行分析。本章建立在对概念的准确把握之上,以界定概念的诸种要素为维度,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本章首先对调查研究的路径与过程进行说明,以便对调查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有更好的把握。本章基于《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2019)》连续6年调查数据以及国内25所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专题调查数据,试图以统计学与社会学方法进行分析,呈现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真实貌态。接着,研究从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总体数据调查转入案例调查,选取有关省(区、市)和高校与法治素养培育密切相关的案例61个,展示了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有益探索,通过对案例的归纳分析,获得诸多经验启示。第三章是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章从前一章的现象归纳转入问题分析,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本章还选取了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10个典型案例,通过反面案例的分析寻找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应着力破解的难点:德法兼修、协同联动和供求匹配。本章进一步分析归纳出影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解读分析。本章基于问题来抓住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关键因素和难点瓶颈,并通过模型来可视化呈现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因素影响关系。第四章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理念及其工作目标与体系。首先从“融入、引领、创新、协调、联动”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理念进行阐释,以理念引导具体的培育措施。之后,提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工作的五个主要目标,明确法治素养培育工作的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之上,本章又归纳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述及的七个子体系既构成了大学生法治素培育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为下一步的机制建设和途径拓展奠定基础。第五章是构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机制与途径。本章重新回到理论思考的路径,将本文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思考提升为一种长效机制。本章中,笔者以三个相统一的原则为出发点,将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机制具体化为五个方面。从法律课堂教学、法治社会实践、网络法治教育、校园法治文化、法治工作队伍以及法治教育合力等方面论述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这几个途径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机制的进一步具化。本章的目的就是在前一章培育工作框架的基础上,使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举措更为丰富和具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春莉;;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2 范红梅;祝杭斌;;在学生心灵播撒法治的阳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年29期
3 任国平;;立足社会需求深化全民法治教育[J];群众;2017年15期
4 邢成宾;刘晓萱;;在转变中提升基层部队法治教育效能[J];政工学刊;2010年02期
5 李力;孙楹;;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1期
6 霍洪宝;刘文文;;法治文化教育对公民生态意识塑造研究——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实例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年10期
7 ;陶西平:学校教育应有法治思维[J];基础教育课程;2015年03期
8 孙霄兵;;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学校法治教育[J];中国德育;2017年22期
9 史鸿达;;加强日常法治教育 优化龙江法治化环境[J];奋斗;2016年10期
10 张洁;;坚持依法治校 提升办学品质[J];中小学校长;2020年09期
11 葛文庭;;找准着力点,确保中小学法治教育落到实处[J];平安校园;2018年06期
12 杨刚;;以“法”育人:让法治精神根植学生心灵[J];中小学管理;2018年12期
13 靳忠;;法治教育的“四化”追求[J];中小学班主任;2019年03期
14 马伦扬;;突破新兵法治教育瓶颈之路[J];政工学刊;2013年11期
15 周家雅;;大学生创业法治教育:价值意蕴及其实践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01期
16 林永豪;王堂明;李亮明;;代表建言法治宣传教育[J];人民之声;2018年05期
17 张登科;;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效性[J];甘肃农业;2019年09期
18 胡建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关键环节——如何加强公民法治教育[J];人民论坛;2018年05期
19 徐明;;职业学校应重视学生法治教育[J];江苏教育;201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靳忠;;社团活动展风采,法治教育润心田[A];《当代教育评论》2018第8辑[C];2018年
2 陈胜梅;;新时代法治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A];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年
3 宋卫卫;;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优化[A];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年
4 邓丹丹;;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A];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年
5 马飞;;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必要性及教学策略[A];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年
6 刘树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道德情感教育[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C];2021年
7 王巧兰;;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落脚点[A];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8 宋海平;;夯实法治教育 谱写学校新篇[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八)[C];2019年
9 曾思亮;;论邹渊教授对学校安全法治教育的建树[A];问题与探索[C];2014年
10 沈于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研究[A];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20年
11 田相夏;;大学生法治教育座谈会暨“当代法治宣传教育的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建构研究”开题报告会顺利召开(2015)[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8卷 总第18卷)——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文集[C];2019年
12 闫晓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A];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13 王旭;程晨;;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沈阳社区大学创新社区法治教育为例[A];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0年
14 常丽;;初中政治如何做好对学生的法治教育[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六)[C];2020年
15 唐德华;;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16 刘栩静;;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路径探析——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A];“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17 刘栩静;;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路径探析——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A];“决策论坛——企业党建与政工创新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18 吕微平;;大学生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探讨[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2辑)——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C];2012年
19 胡建禄;;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A];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2019年
20 孙艳;;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改进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司文超;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20年
2 夏丹波;公民法治意识之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李林;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陈洁;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汪洋;论中国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法治维度[D];湖南大学;2016年
6 陈素梅;双语语音意识发展的社会文化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建;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逸曼;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奥然;法育理念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明月;情境模拟教学法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
5 赵苗苗;高中法治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6 王海珍;高中生法治教育实效性及其提升路径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7 戴雅欣;传播学视域下的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8 齐真;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7年
9 陈曼利;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教学衔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0年
10 唐歆;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保障机制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年
11 孙黎;我国校园欺凌法律防控机制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9年
12 胡婷;法治建设背景下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问题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13 冯安;初中法治教育专册有效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14 汪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年
15 尤优;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法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16 杨子璇;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年
17 凌婵;人教版与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
18 许美兰;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
19 赖文婷;基于教材内容分析的初中法治教育教学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20 许会敏;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沿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文杰;从青少年抓起 建设法治兰州[N];兰州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李燕文 贺小山 通讯员 郑耀民 周福霖;校园身兼法治宣传基地[N];惠州日报;2017年
3 周文彰;法治思维是法治教育出发点[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5年
4 郭淑清;要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新常态[N];吉林日报;2014年
5 记者 王艳芳;海安积极推进法治教育进课程[N];江苏教育报;2015年
6 本报评论员;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从课堂抓起[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李达毅 刘进;我市万所学校实现法治教育全覆盖[N];重庆日报;2015年
8 主持人 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 王保纯;法治教育:我们还缺少什么[N];光明日报;2014年
9 记者 唐冰;从青少年抓起 打好法治教育的根基[N];各界导报;2015年
10 何霜 张骞月;砥砺前行 擎起教育发展一片天[N];重庆日报;2018年
11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姚金菊;用学校法治教育塑造国家形象气质[N];中国教育报;2015年
12 本报记者 郑弋 本报通讯员 张媛媛;聚焦海安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课程[N];江苏法制报;2016年
13 唐灵 王丹 特约记者 吴明远;携手关爱明天 法治伴你同行[N];自贡日报;2020年
14 周昕;如何在未成年阶段实施有效的法治教育[N];江苏法制报;2019年
15 ;从官兵“需求侧”出发[N];解放军报;2019年
16 记者 谢文英;审议两高报告也是一种法治教育[N];检察日报;2018年
17 覃贝;“182”普法机制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N];法制生活报;2018年
18 桂研;南宁市法学会推动校园法治教育扎实有效开展[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年
19 曹莹喆;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思考[N];秦皇岛日报;2016年
20 韩小虎 海军工程大学;法治教育亟待体系化推进[N];解放军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