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张彬  
【摘要】:合理计算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大小是基坑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事关基坑工程安全性及投资合理性的重要前提。基坑支护结构承受的侧向荷载主要包括土压力、水压力,其他一些荷载如周边建筑物的垂向荷载、施工荷载等也都是通过土体以侧压力的形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因此水土压力的计算是支护结构荷载取值的关键。然而对于这一关键性问题,学术界及工程界的认识并不统一,紧紧围绕“水土分算”及“水土合算”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讨论非常激烈,这一问题涉及到经典土压力计算理论的适用性、水土压力共同作用机理、土中孔隙水压力的作用方式、水土压力计算时强度指标的合理选择等方方面面。因此,深入了解基坑支护结构上水土压力共同作用机理,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及强度指标,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工程实用价值的课题。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探讨粘性土微观结构特性着手,研究了水土共同作用的微观机理;进行了不同类型粘土孔隙水压力传递试验,建立反映孔隙水压力传递机理的数学模型;结合实际工程开展了水土压力长期现场监测;设计了模拟基坑开挖工况的试验装置,选取本地区代表性土样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基于水平层单元模型及土拱效应理论,提出一种能反映位移—时间效应的非线性土压力模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的诸多因素,结合典型算例进行了“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对比研究,并将计算结果同实测成果比较,综合评价其合理性。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探讨了粘性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宏观工程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土中孔隙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孔隙水的存在类型及相互转化机理;指出地下水通过其化学场及渗流场的改变对土的微观结构进行破坏和重构,进而影响土体的宏观工程特性,土结构特征的改变反过来影响土中孔隙水的存在形式及渗流特征;提出“临界密度”的概念及估算公式,以此判别密实粘土能否传递孔隙水压力,研究了土中弱结合水运移的微观机制及概念模型,分析了“起始水力坡降”的微观机理;基于微观角度,认为现有基坑工程中涉及的粘性土,一般都能传递孔隙水压力,水土压力应当区别对待。 2.选取不同类型粘性土及砂土,在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条件下进行孔隙水压力传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中孔隙水压力的传递规律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中土质类型及其结构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土的含水量、密实程度、渗透系数大小、土体所处的围压环境等对其孔压传递的时程及传递的程度也有显著影响;研究证实不管是渗透性强的砂土还是低渗透性的粘性土,均能传递孔隙水压力,只是不同土体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孔压传递所需的时间及传递的程度存在差异,低渗透性粘土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性。结合实验成果提出了反映孔隙水压力传递机理的数学模型。综合试验成果及机理分析,证实 了水土压力计算时采用有效应力原理将水土压力区别计算的合理性,澄清了水土压力合 算理论中的模糊认识。 3.结合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现场埋设了大量土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和 测压管,进行了水土压力的长期监测。实测成果反映了水、土压力随施工工况以及库水 位的变化规律,实测的孔隙水压力值并不等于理论静水压力。 4.选取本地区代表性粘土进行基坑悬臂支护模式及桩锚支护模式的模型试验。试 验结果表明: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均呈非线性分布,与Rankine、Cloufomb理 论计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水土压力的大小受墙体位移的影响显著,当土体处于非极限 平衡状态时,主、被动侧水土压力介于静止土压力和Rankine、cloulomb理论计算值之 间,总的趋势是主动侧水土压力逐渐减小,被动侧水土压力逐渐增大;大多数情况下基 坑周边土体都处于中间状态,相对而言,主动侧土体较之被动侧更易于达到极限平衡状 态,由于锚固作用有效地限制了基坑的变形,桩锚支护模式土体较之悬臂模式土体更难 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悬臂支护模式与桩锚(或内撑)模式的水土压力分布规律存在很大 差别,悬臂模式的主动土压力具有类似“梯形分布”的特征,而桩锚模式的主动土压力 则具有“R形分布”特征,并且在锚固点附近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而中部则有应 力减小趋势;悬臂模式最大位移发生于模型主动侧上部,而桩锚模式则出现在开挖面略 偏上部位,并呈现“鼓肚形”特征,前者的最大变形明显大于后者;实测孔隙水压力在 填土阶段大于理论静水压力,而开挖阶段则不同程度地低于理论静水压力。最后,基于 模型试验成果结合本地区地层及地下水特征,提出了两种典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土压力 经验分布图。 5.基于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特征,本文综合水平层单元模型及土拱效应理论,引入 考虑位移一时间效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反映位移一时间效应的非线性土压力模 型,并结合试验资料进行算例分析,考察各参数的影响,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6.结合相关算例分析了影响基坑水土压力的诸多因素,系统总结了常见的水土压 力算法,通过算例分析结合工程实测开展“水土分算”及“水土合算”的比较研究。研 究表明:“水土合算”算法机理不明确,通常会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竞宇,张建刚;某围护结构上土压力实例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2期
2 黄武;李劭晖;;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与抗力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05期
3 焦小明;;深基坑工程中降水施工技术问题的分析[J];甘肃科技;2008年20期
4 季耀渤;;华苑站基坑开挖土压力与咬合桩内力变形实测分析[J];天津科技;2007年06期
5 叶良;明博;;楔形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J];科技通报;2009年05期
6 王进福;李永刚;;涵洞填土中的等沉面[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4期
7 李宁波,张吾渝;土压力计算存在的问题[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8 兑关锁,左晓宝;库仑土压力与破裂角公式的各种等价形式[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卢坤林;杨扬;王明明;吴继峰;;位移土压力模型的分析与比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敏;王世强;;黏性土土压力计算[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11 王军;;有限土体压力计算[J];四川建筑;2011年02期
12 张文戈;挡土墙的库仑土压力[J];力学与实践;1997年05期
13 徐鹏飞;徐昊;;深基坑支护设计浅探[J];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14 张钦喜;韩银山;樊绍峰;;土城住宅楼基坑工程锚杆拉力监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15 魏鉴栋;徐凌峰;凌道盛;;位移相关土压力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5期
16 余文龙;;关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的讨论[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17 李世辉;深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方法分析[J];甘肃科技;2005年01期
18 赵永平;具有倾斜表面的粘性土土压力计算[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9 鲍鹏,赵军,孔德志,张行;挡土墙任意位移时土压力的线弹性广义变分解[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0 王树旺;;基于土拱效应的基坑桩间土压力及拱效应存在形式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连生;杜赢中;王洋;;深基坑支护结构上土压力研究及新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潘秋元;朱向荣;应宏伟;;软土深基开挖组合式桩排支护结构的性状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郭利军;杨金平;;上埋式涵洞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尚毅;郑颖人;周春凤;;挡土墙土压力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吕嵩山;吕敬之;;地下连续墙作为桥梁基础在软土地区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余文龙;;关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的讨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陈新;曾令录;邹用民;黄金全;;预应力锚拉式桩板墙应力及变形的现场实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向群;訾明;张怀金;;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的几点体会[A];济大学术论丛土木工程2005专辑[C];2005年
9 林彤;唐辉明;;三级超高加筋土挡墙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孟喜;;加筋土挡墙土压力的真实含义[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2 钟小春;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邓子胜;深基坑支护结构—土空间非线性共同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陈页开;挡土墙上土压力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5 匡立新;基于土拱作用的土钉支护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杨锡武;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土压力理论及加筋减载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何华;铁路货车的散体货物、流体货物动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苏骏;双面加筋挡土墙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王景春;考虑施工扰动效应的基坑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德顺;基坑支护结构侧向土压力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韩红霞;基坑支护中水土压力的计算及抗剪强度指标的选取[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刘小丽;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土压力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4 郭婷婷;涵洞土压力与变形及其减荷措施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吴义章;格栅式水泥土挡墙的稳定性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史彬;营口港重力式码头变形特征离心模型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初振环;深基坑带撑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郑张玉;地下室侧墙板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黄伟达;堆载作用下被动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10 胡贺松;深基坑土钉支护结构的工作性能及其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庞 汉 通讯员吴培军;特种设备特殊“关照”[N];中国质量报;2004年
2 广东新南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赵方宇;有关深基坑支护几个问题的探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3 陈丽容;IBM巨资回购股票 坚定海外战略缓解本土压力[N];通信信息报;2008年
4 ;成都“楼歪歪”致上海“楼脆脆”的信[N];中华建筑报;2009年
5 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第六分公司 高伟杰;盖挖法在隧道浅埋偏压段中的应用[N];物资信息报;2005年
6 通讯员 甘昊 卢竹生;宜春自扣式挡土墙问世[N];人民长江报;2006年
7 朱为杰;抓住关节点 苦练新功夫[N];中国质量报;2003年
8 记者 刘承军 通讯员 李颜武;首钢水厂铁矿东部排岩工程竣工[N];中国冶金报;2006年
9 祝冬标;地下结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N];建筑时报;2006年
10 高骥远;思科新财季“独善其身” 新兴市场缓解美国本土压力[N];通信信息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