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河流泥沙运动物理化学过程初步研究

王家生  
【摘要】:河流泥沙从流域上游的侵蚀,到河道的输移,以及河口的沉积无不表现出与河流的物理化学过程紧密的联系。随着泥沙研究的深入,结合河流的水化学条件研究泥沙运动是解决环境泥沙问题的必然。尤其是随着水环境的日益恶化,河流水化学条件的变化影响了泥沙最基本运动形式,从而对流域泥沙输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河流泥沙学科的发展,还是解决变化环境下的泥沙问题,深入开展泥沙运动物理化学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总结了泥沙研究中的物理化学问题,结合泥沙学科和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泥沙运动物理化学过程,并确定了泥沙运动物理化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流域的侵蚀产沙与离子输移;②泥沙输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作用;③河流泥沙运动中的热力学过程。本文重点讨论了前两个主要的内容,从化学侵蚀过程入手研究了流域的水沙变化和水体中离子输移关系;从泥沙颗粒表面的微观结构特性着手研究了水沙颗粒界面微观物理化学作用机理。应用微观机理来研究和揭示粘性泥沙沉降和运动过程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规律。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探讨了泥沙侵蚀过程中基本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化学反应过程,指出泥沙侵蚀和离子侵蚀之间具有伴随性。讨论了影响泥沙侵蚀和离子侵蚀的环境条件及其地域特性。分析了不同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下的侵蚀反应过程,指出侵蚀反应的差异是形成水沙化学组成的地域特性的主要原因。对比了我国主要河流泥沙元素和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其离子组成和浓度变化等水化学特性。 以长江干流和其支流嘉陵江为例,研究了泥沙输移与离子输移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和嘉陵江干流上的泥沙输移和离子输移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二者相关性很好。依据实测资料分析建立泥沙输移与离子输移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同种类离子的输移与泥沙输移的相关程度不同,长江流域Ca~(2+)离子和HCO_3~-离子输移与泥沙输移的相关性最好。根据侵蚀过程的基本反应原理对泥沙输移和离子输移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还发现,河流水沙环境条件变化对泥沙输移和离子输移之间相关性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上游支流入汇和水库的运行将降低下游河流的离子与泥沙输移的相关性。 指出泥沙输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作用是泥沙颗粒表面物理化学作用的宏观体现。并从泥沙颗粒的微观形态入手,研究的泥沙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指出在水体中泥沙颗粒表面同时具有电化学特性和表面水膜特性,并结合胶体科学理论和泥沙科学的研究结果建立了表面过渡层模型。分析了当水质条件变化对表面过渡层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颗粒表面过渡层上的微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Γ.Я.HOВИК;黄士芳;;采矿物理化学过程的科学研究[J];国外金属矿采矿;1982年01期
2 丘泰球;功率超声强化溶液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J];声学技术;1994年04期
3 符太有;;河流动力学在河流泥沙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6期
4 Ivo Allegrini,唐莉 ,刘咸德;研究大气物理化学过程 描述城市大气质量[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02期
5 ;赴英法考察河流泥沙研究情况报告[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86年02期
6 谢鉴衡;我国河流泥沙研究工作的回顾及展望[J];泥沙研究;1983年03期
7 刘德润;;處理河流泥沙問題[J];人民水利;1951年01期
8 刘耀岗,韩建儒;(N_d,L_a)P_5O_(14)单晶生长中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1期
9 ;2020年度《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发布[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年09期
10 何灼伦;;青海湖流域河流泥沙变化及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20年10期
11 向立云;河流泥沙灾害损失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02年01期
12 ;我院河流泥沙科研取得重要成果——有三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13 李慧菁;牧振伟;姜国强;;新疆河流泥沙通量测算方法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9期
14 卢永生,盛荣惠;河流泥沙颗粒分析的要求及指标测试[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6年04期
15 余剑如;;长江上游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问题的探讨[J];人民长江;1987年09期
16 夏涵;;深圳市前海湾近海湾区泥沙运动特征分析[J];长江技术经济;2021年S2期
17 赵毅邦;唐洪波;王克祯;;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河流泥沙特征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18 董耀华;;长江流域河流泥沙与治河防洪研究及实践[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国辉;;生物体系多尺度研究的理论方法发展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NCBPC5)摘要集[C];2018年
2 杨帆;;河流泥沙检测技术的分析与研究[A];辽宁省水利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0年
3 张信宝;;长江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流泥沙近期变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丁吉龙;刘易娜;李丽华;李鹏;耿福萍;宗瑞英;;山东省河流泥沙分析研究[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黄磊;方红卫;何国建;;河流泥沙磷迁移过程的环境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泥沙运动的动力学理论(英文)[A];Collec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2009年
7 窦希萍;张幸农;;泥沙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国内外主要河流泥沙特征值(以输沙量为序)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谢小平;王兆印;;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及长江河口潮滩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10 田岳明;黄双喜;周波;;激光法河流泥沙粒度分析成果转换方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11 ;前言[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2 李超峰;朱校斌;刘秋宁;周春霖;唐伯平;;刺参加工工艺的比较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3 李伟东;;中国古瓷釉——组成、显徽结构、颜色和质感[A];第十一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C];2020年
14 徐国琼;欧芳兰;;南流江泥沙运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5 于清来;窦国仁;;高含沙河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6 Shufeng Wang;Yanqiang Yang;Zhaoyong Sun;Dana D.Dlott;;高能纳米混合材料在冲击波作用下的物理化学过程(英文)[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17 张庆河;张娜;林全泓;;基于过程模拟的海岸泥沙运动数学模型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海岸河口学术研讨会暨海岸河口理事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8 张信宝;;长江上游河流泥沙近期变化、原因及减沙对策——嘉陵江与金沙江的对比[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19 李俊杰;田英良;张璐;李建峰;杨宝瑛;;触控屏保护玻璃强化工艺与化学组成发展概况[A];2017年电子玻璃技术论文汇编[C];2017年
20 梁小虎;杨磊;杨金玲;宋志君;;CaF_2废渣的化学组成和U含量的初步研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家生;河流泥沙运动物理化学过程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鑫;水沙两相紊流数学模型及其在近岸泥沙运动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3 赵冲久;近海动力环境中粉砂质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李孟国;海岸河口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及对泥沙运动研究的应用[D];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
5 黄才安;冲积河流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黄来;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于洋;明渠弯道水流泥沙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黄泰坤;波、流共同作用下三维泥沙运动数值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林全泓;强风浪过程中近岸泥沙运动的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4年
4 韦彬;珠三角经济区深层土壤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石象鹏;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的煤油基碳氢燃料定量化学组成与性质构效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胡博;超声波测量河流泥沙含量的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邵宇阳;近岸潮流和泥沙运动三维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8 张娜;风浪作用下粘性泥沙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宇;运用Mohid模型对近岸港域波流作用下泥沙运动问题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洁玉;坝堤溃决诱发的水流泥沙运动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1 何关洪;海岸沙坝剖面和恢复剖面泥沙运动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2 苏东升;基于CFD-DEM耦合模拟方法的水流泥沙运动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3 蔡林芳;粉砂质泥沙运动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勉;黄委组织参加第十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研讨会[N];黄河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锦国 本报通讯员 舒温;高西沟拦泥治水六十载不向黄河流泥沙[N];陕西日报;2014年
3 记者 聂翠蓉;人马座星系迄今最详细化学组成公布[N];科技日报;2017年
4 政务报道组;刘伟平出席《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编制工作暨中国河流水沙变化趋势及应对策略研讨会[N];中国水利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