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侯经川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两件大事,它们分别从制度上和技术上把全球市场连为一体。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不但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国际竞争战略,而且各国政府也越来越以主体的身份加入到国际竞争中来。与此相适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对国家竞争力(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s)的研究也日趋活跃。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每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和《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WEF和IMD的带动下,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很快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的热点学术领域。但是,目前我们对国家竞争力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国家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现有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合成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本论文的基本思路是把国际经济竞争活动作为博弈过程来看待,运用博弈论的理论与方法来对其进行较为严格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家竞争力的构成和决定因素,为建立科学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提供新的方法论。事实上,作为一种研究互斗局势的最地道的竞争理论(对策理论),博弈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决策、计算机科学、生物演化等众多领域的竞争问题研究。遗憾的是,唯独在竞争力评价研究上,至今还没有看到博弈论的成功应用。这正是本文所要探索并希望取得突破的问题。 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1部分: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概述。自国家产生以来,国家的竞争力问题就开始存在了。关于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乃至更早的国情国力分析活动。但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应该是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的《国富论》——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后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David Recardo,1817)又取代“绝对优势”理论,成为国家竞争力评价的指导性理论。然而,真正使“国家竞争力”成为一个正式的经济学概念,还要归功于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90)的不朽巨著《国家竞争优势》。他在该书中提出的国家“钻石模型”,首次为分析和评价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可操作工具。此外,从19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先后开发出自己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每年发布自己的研究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简称GCP)和《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简称WCY)。这两个报告既广受瞩目,也因其理论方法的缺陷而备受批评。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呼唤更加科学的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第2部分:博弈论应用于国家竞争力评价的必然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交易费用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等等因素约束了国家目标的实现。同时,这些局限条件也为国家的策略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现代博弈论(game theory)恰恰就是研究利益相关的理性的局中人进行策略选择时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零和博弈、静态博弈、动态博弈、重复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进化博弈等理论在内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在经济学上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国际贸易竞争、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投资竞争、国际研发竞争、世界经济多极化竞争格局等众多国际经济竞争问题的分析中,它的应用也极为成功。可以预见,博弈论应用于国家竞争力研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岳红;李鑫旺;;从博弈论的角度浅谈企业的税收筹划[J];财会研究;2008年13期
2 任俊生;迟铁;;建设信用制度的博弈论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10期
3 何德旭;王朝阳;应寅锋;;博弈论下的冲突与合作——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介[J];理论前沿;2005年24期
4 张凌翼;刘瑞宝;;票贩子现象的博弈论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7期
5 秦雯;;城市规划的博弈论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4期
6 刘鹤玲;利他之谜及其博弈论分析[J];科技导报;1998年03期
7 黄猛;;技术创新博弈论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8 耿尚忠;常力欣;王志敏;易幸;;基于博弈论的军用车辆维修合同商监督模型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钟子亮;公司治理的博弈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02期
10 杨荣君;;财政外部性的博弈论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1 余田;;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论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09期
12 李颖;张静;;石河子超市定价策略的博弈论分析——以A超市和B超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9期
13 武咸云;王为群;夏礼斌;;浅述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破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J];发展;2006年06期
14 方钦;;演化博弈论的社会视角[J];中国纺织;2009年02期
15 高学哲;王冬;;二级市场监管的博弈论分析[J];开发研究;2006年02期
16 张凤科;;企业违约行为的博弈论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7 夏咏梅;;试用博弈论分析竞争情报与企业合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3期
18 刘卫华;文明刚;;供应链中Bullwhip效应控制的博弈论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2期
19 张浩;;中国企业营销道德问题的博弈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9期
20 管忠;;基于博弈论的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措施研究[J];物流科技;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国雄;;制度的博弈论解释批判——基于现实行路规则复杂多样性的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丁社教;;马克思“资本主义观”的博弈论解读[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白默;;美国会计模式的同业互查机制——动态博弈框架内的分析及政策含义[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贾引狮;;环境保护中的博弈分析与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一种法律经济学观点[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5 朱圣明;;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博弈论分析——基于温岭新河羊毛衫行业的实证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增明;梁昌勇;柏昊;;供应链兴起的博弈论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姚龙景;杨学津;;企业内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袁静;孙俊清;;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销售定价与回收协调分析[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9 高玉卓;黄莉;李健;;分销市场价格竞争的博弈论分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春艳;基于博弈论的我国稀土出口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李保明;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D];山东大学;2000年
3 邵明;中国软件行业服务外包的机理研究与策略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4 罗惠平;劳动价值论及博弈论在企业技术人力管理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艳娟;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博弈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柯贤兵;中国法庭调解话语博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洪浩然;基于博弈论的认知网络频谱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徐丽俊;两层网络学习控制系统的快速优化调度策略、分布式计算及扩展应用[D];上海大学;2013年
9 曾令康;基于博弈论的无线资源分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钱晓岚;复杂系统中的演化和动力学过程[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杰;博弈论中的合理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王薇;博弈论在频谱分配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钱恒;协同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分配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林福成;基于博弈论的城市免费公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乔薇;法律与社会规范:一个博弈论的分析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宁;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谢晓倩;基于博弈论的动态路径优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翁启政;基于控制论和博弈论的动态服务布置问题解决方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周惟风;基于博弈论的频谱共享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刘小洋;认知无线电中基于博弈论的频谱共享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黄凯南;互动视角下的制度及其演化[N];光明日报;2011年
2 何德旭 王朝阳 应寅锋;博弈论使他们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N];南方周末;2005年
3 孙维广;“囚徒困境”与“智猪博弈”的视角变迁[N];营口日报;2006年
4 谢识予;“冲突”与“均衡”的魅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周业安;戴上博弈论眼镜看世界[N];财经时报;2005年
6 ;运用博弈论分析冲突与合作本因[N];中国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俞家骅 采写;金价是市场博弈的结果[N];中国黄金报;2007年
8 周战强;冲突与合作的结果[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王如心;港口物流的博弈论分析[N];国际商报;2006年
10 记者 陈勇 韩洁 魏忠杰 任海军;纳什北京说“博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