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最小二乘配置在物理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邹贤才  
【摘要】:本文描述了最小二乘配置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基础理论,详细探讨了经验协方差函数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我国西部高山地区作为实验分析范例,利用实测重力数据、数值地面模型和EGM96地球重力场模型,确定了该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在研究如何应用最小二乘配置时,本文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区域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联合重力数据,GPS水准数据解算大地水准面模型,并与多项式拟合法作了比较,初步探讨了最小二乘配置法在这一领域中应用的实用性。针对最小二乘配置耗费大量计算机时的问题,本文同时讨论了快速最小二乘配置,由于信号与噪声无关的格网数据,其协方差阵是块Toeplitz矩阵,这样,可用快速算法提高计算速度且不损失计算精度,并大大减少了计算机内存资源的需求。本文以此研究了测高数据的处理方法与一般理论,并由Geosat/GM测高数据计算了宽阔海域海平面高,用快速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获得了该地区的格网重力异常,讨论了阶方差模型对配置结果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文汉江;最小二乘配置法中局部协方差函数的计算[J];测绘科学;2000年03期
2 张亮;;抗差最小二乘配置在数字化地图几何纠正中的应用讨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年02期
3 柴洪洲;崔岳;明锋;;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确定中国大陆主要块体运动模型[J];测绘学报;2009年01期
4 柴洪洲;崔岳;翟天增;明锋;;中国大陆主要块体水平运动协方差函数确定方法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4期
5 姚道荣;钟波;汪海洪;王伟;;最小二乘配置与普通Kriging法的比较[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3期
6 王鹏;吕志平;李昌贵;郭充;;移动配置法在高程异常拟合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01期
7 黄谟涛,管铮,翟国君,欧阳永忠;全球重力场模型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四)[J];海洋测绘;1998年04期
8 郭春喜,伍寿兵,王惠民,冯根生,王斌;区域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J];测绘通报;2000年09期
9 李建成,宁津生 ,陈俊勇,罗志才;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与大陆大地水准面的拼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陈弘奕;;ADS4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中坐标系统转换和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07年12期
11 张赤军,陆洋;南极冰盖的形成与消融对全球大地水准面与海面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98年01期
12 马林波,郭春喜;利用重力成果解算GPS网点正常高[J];东北测绘;2001年04期
13 张赤军;珠峰高程测定中的有关问题及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06期
14 张利明,李斐;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分析及适用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15 李骏元;程传录;郭春喜;;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几种方法和比较[J];测绘技术装备;2005年02期
16 张亚峰;伊海波;李兵;;《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外业作业指导书》的编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年01期
17 李冲;张勤;季灵运;刘站科;;利用GPS水准点精化局部CQG2000[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18 边少锋,Joachim Menz;克立格估计的分析解释与协方差函数的代数确定[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9 杨秉正;协方差函数法的海浪谱估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20 Juhani Kakkuri;董鸿闻;;波罗的海地区高程基准的统一[J];测绘科技通讯;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新兵;李海;王应建;李新星;周睿;;病态协方差矩阵对最小二乘配置结果的影响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希;江在森;;考虑区域构造特征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傅容珊;刘丽军;张涛平;黄建华;;观测大地水准面对南非CMB地震速度异常体的限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傅容珊;黄金水;黄建华;杨亭;;类地行星及月球大地水准面相关分析与动力学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建成;宁津生;;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理论和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楼立志;;GPS水准对模拟大地水准面的约束[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7 郑祎;;TOPCON大地水准面精化归算软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8 郭春喜;伍寿兵;王惠民;冯根生;王斌;;区域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楼立志;许厚泽;;大地水准面的模拟和内插[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立炜;王双绪;张希;徐云马;;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对重力场的变化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曦;区域大地水准面确定的观测数据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2 楼立志;中国及邻区模拟大地水准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毛杰;一类均值与协方差联合半参数回归模型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孙中苗;航空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5 李春华;基于网络GPS和精华大地水准面的区域实时三维定位理论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汪海洪;小波多尺度分析在地球重力场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元德;应用卫星测高技术确定南极海域重力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英冰;固体地球的环境变化响应[D];武汉大学;2003年
9 柴洪洲;地壳运动背景场及其监测网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武艳强;三维数值流形方法研究及其在地学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贤才;最小二乘配置在物理大地测量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3年
2 魏玉明;抗差最小二乘配置在重复重力测量数据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7年
3 黄鹏;市级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鞠晓蕾;区域性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林淼;利用卫星重力确定局部大地水准面及其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6 丁剑;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杨书大;基于垂线偏差的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秀丽;考力代绵羊体重生长的遗传参数与协方差函数估计[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9 陈建保;精化省市级大地水准面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10 邬小波;基于GPS水准数据和地球位模型的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和作用[N];中国测绘报;2001年
2 祝桂峰;广东建成国内精度最高的省级大地水准面[N];中国测绘报;2006年
3 易博文通讯员 贺正 易梦佳;我省大地水准面测量精确到0.031米[N];湖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罗晖 游雪晴;珠峰是高了 还是矮了?[N];科技日报;2005年
5 记者 游雪晴 罗晖;珠峰高程与高度不是一码事[N];科技日报;2005年
6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厚泽;参与我国重力研究工作的回顾[N];中国测绘报;2006年
7 邹声文、张景勇;珠峰“矮”了3.7米,因摘了帽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记者 秦福军王红闯;河南局提出科技发展新目标[N];中国测绘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赵亚辉;珠峰新高程解谜[N];人民日报;2005年
10 张全德 沈文周;开展全国海岛测绘意义重大[N];中国测绘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