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线粒体DNA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基因组,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翻译功能。线粒体基因缺陷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以随机选取湖北省汉族无血缘关系的175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和20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调查该人群中线粒体基因位点(np3243,3251,3264,3290,3316,3394, 3593)突变与2型糖尿病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无血缘关系的175例糖尿病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个体的线粒体DNA进行突变分析,并用mfold以及Antherprot软件来预测点突变后RNA及蛋白的二级结构改变。
结果:糖尿病组中3394 T→C突变发生率为2.9%(5/175),3316 G→A点突变率为3.4%(6/175),3290 T→C和3593 T→C点突变发生率均为0.6%(1/175);在正常对照组中,3316 G→A突变率为1%(2/200),未见3394 T→C、3290 T→C、3593 T→C突变。除3394 T→C位点以外,以上位点在两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测序最新发现1例3606 A→G突变。RNA二级结构预测显示3264 T→C突变引起tRNA~(Leu(UUR))基因最小自由能的二级结构改变。ND1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3394 T→C等突变可使线粒体ND1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可能引起疾病。两组间未发现3243、3251、3264突变。
结论:线粒体DNA 3394 T→C突变与汉族人群中的线粒体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明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