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伽达默尔对康德审美意识学说的扬弃

邵华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真理与方法》的第一部分探讨伽达默尔对康德审美意识学说的批判。伽达默尔揭示出康德的审美意识学说起源于人文主义传统但又抛弃了这一传统,这使得审美意识学说体现出先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但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对于艺术,康德又具有超越先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伽达默尔还表明康德的审美意识学说是建立在主观论之上,并遵循古典认识论的研究模式,所以它否认了艺术中的真理。而伽达默尔把他的艺术论建立在现象学之上并具有生存论和解释学的纬度,从而维护艺术中的真理。我通过康德和伽达默尔的比较表明康德的审美意识学说实际上也具有现象学、生存论和解释学三重维度。所以伽达默尔是通过强调审美意识学说的内在否定因素而扬弃了它。通过这一扬弃,伽达默尔确立了超出科学方法论的真理概念,由此建立起了解释学本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调公;略论《沧浪诗话》审美意识的多重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羽军;现代意识 审美超越 艺术发展——世纪之交对中国戏曲的回眸与展望[J];戏曲艺术;2000年02期
3 向忆秋;人文主义与大江健三郎初期小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4 杨浩勇,杨保利;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5 王齐洲;论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李运抟;当代历史小说审美意识论[J];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7 白利军;Humanism汉译名探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8 王治江,何冀;从译者的审美意识谈文学作品中非规范语音的翻译[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李振英;普遍人文主义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J];中国哲学史;2003年04期
10 雷红茹;我演崔秀英[J];当代戏剧;2004年S1期
11 罗延焱;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2 张晚林;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下)——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13 张芸;论林语堂的佛教观[J];语文学刊;2005年09期
14 李国春;论审美意识的特点[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5 童伟鹏;;从《鼓书艺人》看老舍对战争中人的诠释[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6 张同乐;邵艳梅;;关于两种技术哲学的困境之思[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7 刘洋;;周作人和他所介绍的西方——从周作人早期著作中的外国人名谈起[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8 彭建祥;朱小尧;;浅析陶瓷艺术的审美意识[J];佛山陶瓷;2006年04期
19 张海川;;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0 韩祥翠;;浅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审美特征[J];陶瓷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天新;;人文主义与西方现代地理学[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吴兆武;;审美意识与人物塑造[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希杰;;修辞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代序言)[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5 蔡辉;王艳君;;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陈炯;;也谈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与孟华先生商榷[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7 张大均;;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杨娟;彭运石;;人文关怀与人心和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罗莉;夏福友;;把审美意识运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马玉红;论梁实秋人文主义人生艺术追求与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5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品秀;现代西方审美意识与室内设计风格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李丽;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省思[D];复旦大学;2006年
8 董禹;凯文·林奇人文主义城市设计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朱晓喆;近代欧陆民法思想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华;论伽达默尔对康德审美意识学说的扬弃[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紫燕;加缪的人文主义在其政治生活中的表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陈丽红;巴赫音乐的人文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夏玉忠;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人文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瑞清;科学主义的惯性[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杨有能;追求与坚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亚明;论梁启超对西方人文主义的误读及其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樊建红;福斯特小说《霍华兹别墅》中伦纳德·巴斯特的异化[D];浙江大学;2006年
9 曹杉;玛格丽特和亨利——教化与被教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夏道静;马洛的含混[D];安徽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思郁;萨义德:如何重构人文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孟广林;“人”的呼唤:人文主义新文学的时代心声[N];学习时报;2004年
4 李一安;强化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N];人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万润龙;电视剧不能消耗国人审美意识[N];文汇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紫玉;人文主义的创新之源[N];通信产业报;2003年
7 余倩娄晨;走上品牌设计前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浩;微客Ⅲ代 审美为王[N];经济视点报;2006年
9 李醒民;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N];光明日报;2004年
10 邢贲恩;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N];学习时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