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反应器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臭氧化研究
【摘要】: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并且和能和有机化合物迅速反应,已经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但是它在废水中的应用却受到限制,其主要的原因是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传统的接触方式,如鼓泡塔,使气相和液相直接接触的方式在废水中存在表面活性剂使容易产生泡沫,使用泡沫抑制剂虽然可以有效的抑制泡沫的产生,但是这些化学物质有需要进一步的处理,造成了二次污染。
中空纤维膜在单位体积内能提供了巨大的接触面积,有效减小传质阻力和提高传质速率,现有的研究表明膜接触方式提供的接触面积远远大于传统的接触方式(如膜接触器的比表面积为30cm~(-1),而填料塔为0.1cm~(-1)到4cm~(-1))。本实验中,主要研究膜反应器中的臭氧化反应及其动力学,考察了影响污染物降解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膜反应器中臭氧能有效降解污染物,如:当废水pH值为10.32,臭氧浓度为73.8mg/L,液相流量为72ml/min,气相流量为57.4ml/min时污染物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3%。实验中考察的不同因素对反应产生的影响,其中提高溶液中的pH值大大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但是当初始pH值提高到9.5以上时这种影响开始变得不明显;提高气相和液相的流速也可以提高降解效率,这主要时由于减小了传质阻力提高了传质速率造成的;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越多,并且这些中间产物不但使水相中的pH值下降,同时还会和污染物竞争臭氧使去除率降低;当膜程中臭氧的浓度增加,臭氧向壳程水相的传质推动力提高从而提高污染物的降解率。
本文还建立了膜反应器中传质耦合化学反应模型,模拟了五个过程,分别是:臭氧在膜程,壳程和贮槽中浓度的变化和污染物在壳程和贮槽中的变化,最后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求解,参数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使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不同条件下的传质系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速率衰减系数,结果表明传质系数随气相和液相流速增加而增加,反应速率和衰减系数均随pH的增加而增加。
|
|
|
|
1 |
杭州市棉纺局科技情报站外文翻译组;臭氧对废水中特定染料的破坏[J];印染;1977年06期 |
2 |
李亚娜;人类的敌人 臭氧与噪音[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85年03期 |
3 |
蒋兆铨,戴俊强;臭氧对植物同化产物分配的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5年05期 |
4 |
王勋陵,王启燕;臭氧对植物蒸腾作用及气孔器运动的影响[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89年01期 |
5 |
陈颖敏,赵英,李滨;臭氧处理循环冷却水[J];电力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
6 |
刘延辉,马力军;应用臭氧灭菌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J];质量天地;1999年05期 |
7 |
王云变;爱护臭氧 保护人类[J];陕西气象;2002年06期 |
8 |
李继红,李秀敏,冯艳秋;臭氧在纯化水制备过程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9 |
;关于臭氧[J];环境导报;2003年22期 |
10 |
李伟,孙德智,刘长安,朱质彬;活性炭负载复合催化剂分解臭氧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1 |
杜艳,李兴民,梁锋;臭氧在肉品工业中的研究应用现状[J];肉类研究;2005年04期 |
12 |
;问答栏[J];化学通报;1953年03期 |
13 |
陈时伟;;汞共振辐射形成臭氧的适宜条件和量子产率[J];化学学报;1957年03期 |
14 |
张国富,扬大为;用电化学法发生高浓度臭氧处理工业废水综述[J];河北电力技术;1986年04期 |
15 |
陈月娟,毕道华;臭氧加热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J];中国科学B辑;1991年11期 |
16 |
刘月兴;臭氧技术及其应用[J];灯与照明;1996年02期 |
17 |
段淑云,程仕清,夏华,徐前卫,田忠玉;非平衡态氧等离子体合成臭氧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6年00期 |
18 |
;臭氧与等离子体[J];中国矿业;1997年05期 |
19 |
陈艳晶,张为灿,胡庆云;臭氧对纸浆的漂白作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
20 |
吴锦超,林革;臭氧杀菌在饮用纯净水生产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