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美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同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在加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迫在眉睫。《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这在法律上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地位。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才刚刚起步。 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和层次体系的基础上,依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的不同,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即土地利用分区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个不同的层次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继而探讨了三个层次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着重分析了土地利用分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含义、指标值获取方法和评价标准;最后采用上述指标体系对武汉市黄陂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於凡;白亚男;;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J];国土资源情报;2008年04期
2 宜慧;赵言文;黄伟丽;周永红;任偲;;南通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 王敏;董金玮;郑新奇;;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4 冯春涛;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6期
5 谢一华;郝晋珉;杨君;;省级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路线[J];农村经济;2006年04期
6 倪贵平;伍世代;;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脆弱度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陈龙高;陈龙乾;杨小艳;;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年14期
8 王伦;;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研究[J];科技传播;2010年18期
9 赵源;彭馥艳;;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10 李闽,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在风景名胜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11 刘晓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7年09期
12 于水;;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丹江口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年03期
13 于水;汤青慧;;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以丹江口市土地整理区为例[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2期
14 付光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不确定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15 王红瑞;刘琼;高雄;王军红;董艳艳;张文新;;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Ⅱ)—应用篇[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2期
16 蔡玉梅;谢俊奇;赵言文;杨枫;;2000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06期
17 刘瑞亮;;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18 温晴;熊小丽;李志艺;柳开楼;张颖飞;于莉;钟飞;赵言文;;江苏省农业沼气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沼气;2011年01期
19 姚静;杨辉;张玲;;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4期
20 鲁春阳;杨庆媛;;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富;;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蔡玉梅;郑伟元;贾克敬;杨枫;;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陶军德;梁学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白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5 李闽;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与风景名胜保护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风景名胜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靳艳艳;宋海娟;;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评价[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7 苗婧;;浅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苗婧;;浅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谢花林;李秀彬;;生态安全评价法和GIS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勇;许倍慎;刘训芹;;基于协调度理论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彭继红;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王大虎;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蔡正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的方法学和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赵铁珍;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9 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美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李文;土地利用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4 潘嫦英;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郑慧敏;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刘剑岚;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汤青慧;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孙述海;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常亚东;电网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及评估软件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玉梅;加拿大:严谨的评价步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周文颖;掌握实情 务求实效 纠建并举[N];中国环境报;2010年
3 王立彬;国土资源部: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初步完成[N];消费日报;2008年
4 记者 孟斯硕;环保部罕见叫停两高铁项目[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许跃芝;建设港口要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N];经济日报;2003年
6 江国成;我国将加快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N];西部时报;2009年
7 林烨;建院八年科研结硕果[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师学义 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的利益均衡理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9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吴启成;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辽宁日报;2001年
10 咸宁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皮凌;土地利用节约集约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N];咸宁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