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中气体渗透行为的正电子研究
【摘要】:聚合物中纳米尺度的自由体积特性对材料的宏观性能有重要影响,也是研究聚合物中的扩散与输运现象的基础。本论文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并辅之以其他实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系统的研究了几种重要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及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自由体积的大小、浓度及分布随组分、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分子链运动和宏观透气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聚氨酯聚合物
1)聚烯烃聚氨酯
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了丁羟聚氨酯(HTPB-PU)、丁苯聚氨酯(HTBS-PU)及丁腈聚氨酯(HTBN-PU)这三种嵌段共聚物的自由体积特性及其与气体渗透性能的关联。实验结果发现:
a)随着硬段含量增加,在三种聚烯烃聚氨酯中o-Ps湮没寿命均减小,由此计算得到的自由体积半径和自由体积分数也均随硬段含量增加而减小。引起这样变化的原因如下:其一是由于硬段处于玻璃态且硬段之间通过氢键聚集产生物理交联;其二随硬段含量增加,软硬段间相互作用增强,这两种因素限制了链段运动,导致自由体积减小。
b)在相同的硬段含量下,三种聚烯烃聚氨酯的自由体积半径和自由体积分数大小如下:HTPB-PUHTBS-PUHTBN-PU,这一结果与聚氨酯软硬段间的不同微相分离程度和链段运动能力有关。
c)正电子寿命连续谱分析发现长寿命分量o-Ps的分布出现两个峰,这说明软硬段之间存在明显的微相分离。
d)CO_2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随自由体积的变化可用基于自由体积理论的Fujita模型来解释,阐明了CO_2输运的自由体积机理。
2)聚醚聚氨酯
研究了聚环氧氯丙烷醚聚氨酯(PECH-PU)和聚环氧丙烷醚聚氨酯(PPG-PU)的自由体积特性及其对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a)PECH-PU中的o-Ps寿命、自由体积半径和自由体积分数均小于PPG-PU,这是因为PECH-PU软段的侧链上多出氯基,它产生空间位阻效应,使软段的柔性下降,导致自由体积减小。
|
|
|
|
1 |
黄懋容,顾华,张予民;用正电子湮没研究Al-Ni二元系的固溶体类型[J];核技术;1985年08期 |
2 |
郁伟中,曹必松,顾秉林,冯平义,陈念贻;用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Fe_(38)Ni_(40)Mo_4B_(18)等非晶合金中空洞[J];核技术;1985年08期 |
3 |
张仕友,蒋锦江,张一云,赵庆昌,吴丽萍,陈仕国,白立新,徐家云;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6年04期 |
4 |
何永枢,季国坤,石岩,金汉民;SmCo_5永磁合金回火效应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核技术;1985年08期 |
5 |
陈玲燕,何求,丁亥,孙琳;正电子在不同结晶度Teflon中的湮没特性[J];核技术;1985年08期 |
6 |
王少阶王采林;用正电子湮没探测高聚物的自由体积特性[J];物理;1995年02期 |
7 |
王蕴玉,刘年庆,田中卓,常香荣;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定钕在铁中的固溶度[J];核技术;1985年08期 |
8 |
刘尚进,胡振纪,周上祺;低碳钢淬火组织与正电子寿命谱的关系[J];核技术;1985年08期 |
9 |
何永枢,黄懋容,王欣竹,马如璋,于恩华;Fe-Ni合金马氏体相变缺陷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核技术;1985年08期 |
10 |
王景成;正电子湮没谱学与应用(连载3)[J];上海钢研;1997年04期 |
11 |
沈子威,高飞,赵南明;甲氧基苄叉丁基苯胺液晶相变正电子湮没研究——分子自旋模型解释相变初探[J];核技术;1985年08期 |
12 |
王景成,邵自昌;Cu-Zn-Al合金中转变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1990年03期 |
13 |
王景成;邵自昌;;e/a不同的Cu-Zn-Al合金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钢铁研究;1990年01期 |
14 |
陈付时;利用正电子湮没无损探伤技术发现材料的早期损伤[J];上海钢研;1997年01期 |
15 |
王蕴玉;周光明;朱道本;;用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有机导体[J];化学学报;1988年06期 |
16 |
王景成
,刘大均;铁—铝合金热处理制度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上海钢研;1993年06期 |
17 |
林光明,朱梓英;CuZnAl合金热循环效应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18 |
王景成
,尤富强
,殷俊林;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探测铜基合金中的有序无序转变[J];上海钢研;1996年04期 |
19 |
戴益群,何春清,张少平,王少阶,欧玉春,于中振;乙烯-辛烯共聚物微结构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20 |
曹必松,郁伟中,顾秉林;充氢变形铁的变温正电子寿命谱研究[J];核技术;198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