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NS4B蛋白的功能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尽管还没有合适的细胞可培养HCV,但它编码的蛋白质在体内和体外己被鉴定。HCV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在病毒和宿主细胞蛋白酶的作用下,产生至少十个不同的蛋白,分为结构蛋白(core、E1、E2)和非结构蛋白(NS2-NS5B)。目前对HCV的研究集中于单个的HCV蛋白的功能,试图揭示HCV的致病机制。
在HCV编码的所有蛋白中,NS4B的功能最为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NS4B的功能,了解其在HCV致病中的作用。常规的研究基因的方法常常费时且范围有限。DNA微点阵技术为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从而发现蛋白在复杂的调节网络中的作用。
用pCDNA3.1(-)和重组的pCDNA3.1(-)NS4B质粒转染HeLa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了质粒的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了NS4B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对照没有。然后用微点阵技术在HeLa细胞中分析NS4B对2308个信号途径相关的基因的影响,为了避免错误,同一份标本自身杂交和重复实验,证明有很好的重复性;并且选择杂交信号的比值,如Cy5/Cy32.5的基因视为被NS4B诱导;如Cy3/Cy52.5的基因则视为被NS4B抑制。有90个基因符合这个标准,其中34个基因被上调,56个基因被下调。在34个基因上调基因中,NPTXl的改变达到14.44倍,Dickkopf homolog 1(DKKl),syndecan 1(SDC1),AP1的表达改变均超过5倍。10个下调最为显著的基因为:AKRlCl,IL10RA,substance K,TGFβ,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LIFR),H factor(complement)-like 3(HFL3),fibronectin 1(FNl),adducin 3(gamma)inase-like 3(DP-YSL3)。这些基因的表达改变超过8倍。为了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将它们分为7类:(1)肿瘤相关的基因;(2)
|
|
|
|
1 |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12期 |
2 |
阚全程;余祖江;雷延昌;杨东亮;郝连杰;;人工构建含丙型肝炎病毒核糖体插入位点的双顺反子表达载体[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10期 |
3 |
张健,刘妍,成军,王琳,邵清,梁耀东,刘敏;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7的克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1期 |
4 |
陈秋莉,戚中田;DC-SIGN和L-SIGN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J];生命的化学;2005年04期 |
5 |
许小亮,李君武;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10期 |
6 |
陈青锋;郭振华;杨彦麟;肖萍;朱红梅;;HCV基因分型与血清分型相关性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5年12期 |
7 |
吕琪;郑义;宋林立;李忠新;李瑜珍;周小梅;;DNA微点阵分析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对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年02期 |
8 |
杨振;;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
9 |
吴永胜,白洁玉,杨春梅,翟琦,孙惠敏,张跃新;乌鲁木齐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1997年05期 |
10 |
张健,成军;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ERK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1期 |
11 |
郑义,高博,景维,孔令保,杨晓俊,吴正辉,叶林柏;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诱导细胞非折叠蛋白反应[J];中国病毒学;2005年04期 |
12 |
杨小骏,叶林柏,郜金荣,刘静,郑义,廖庆姣,佘应龙,吴正辉,叶力;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对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J];病毒学报;2005年05期 |
13 |
王志鹏;;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与干扰素的应答耐受[J];新医学;2006年01期 |
14 |
张厚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15期 |
15 |
姚敏;方海亮;尹文;雷迎峰;杨敬;孙梦宁;田江红;吕欣;;丙型肝炎病毒(HCV)截短型E2的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9期 |
16 |
张向颖;修冰水;张贺秋;祁自柏;;丙型肝炎病毒诊断参考品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9年06期 |
17 |
孙利;;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的现状、进展及未来[J];生物技术通讯;2010年06期 |
18 |
柳昌幸
,张新创;丙型肝炎病毒[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2年04期 |
19 |
彭向欣,王勤环;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3抗原的制备及其相应抗体的检测[J];中华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
20 |
成军;;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