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纳豆激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郑忠亮  
【摘要】:本文综合利用了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对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技术,分析了NK的aprN基因,发现NK是由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序列构成。aprN基因的热动力学研究发现,NK的热动力学稳定,非常适合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分析NK的全氨基酸序列发现,在7~29个氨基酸序列区域,亲水性打分和疏水性打分都呈连续性分布,可见此区域定是NK的信号肽区域。根据NK的氨基酸序列,预测了它的二级结构以及三级结构。并利用同源模建技术,构建了NK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此模型通过了立体化学、残基能量分布以及残基包装等特性的评估,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因此可以知道,NK成熟肽主要由12个β折叠和6个α螺旋构成。内部结构域主要由6个β折叠片组成的折叠桶和2个α螺旋构成。基于此模型结构,NK的最适底物H-D-VLK-pNA被对接到了NK的活性中心。分析此底物和NK分子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发现NK对此最适底物的结合位点应该是五个位点(G102,Y104,I107,G127和E156)。进一步分析此底物和NK分子活性中心残基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不同于经典教科书上的丝氨酸蛋白酶催化理论的新机理。该机理更强调微碱性环境中的[OH~-]作为亲核试剂的可能性,而经典的理论强调是S221作为亲核试剂水解肽键。 进一步研究了NK活性中心附近的氢键对催化三联体(D32,H64,S221)以及羟基阴离子洞(N155)的重要性。经过对NK分子模型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在NK分子活性中心周围有四个位点(S33,D60,S62,和T220)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这四个位点分别突变成丙氨酸。然后用酶动力学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利,杨志兴;纳豆激酶的研究与应用[J];生物工程进展;1995年05期
2 程守强,梁凤来,王仁静,刘如林;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5年02期
3 杨慧宁;张苓花;王运吉;;海参液态发酵制备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6年11期
4 张淑梅,李晶,王玉霞,王佳龙,赵晓宇;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年09期
5 郝淑凤,韩斯琴,吴文芳;纳豆激酶的研究与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2年05期
6 陈丽娟,沙长青,任永春,奚新伟,王佳龙;纳豆激酶溶解血栓机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年04期
7 陆利霞,李睿,熊强,熊晓辉;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研究[J];生物加工过程;2004年04期
8 鲍艳霞,陈钧,王萍;影响纳豆激酶酶促反应速度因素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年03期
9 林峥,朱榴琴,马建华,毕汝昌;枯草杆菌蛋白酶突变体的纯化和晶体生长[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6年05期
10 王凡强,马美荣,王正祥,诸葛健;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基因工程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00年03期
11 缪仕伟;孙智杰;;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8年07期
12 刘云娜,谈夫;枯草杆菌蛋白酶热变性的热力学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4年02期
13 谢秋玲,郭勇;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14 王凡强,马美荣,王正祥,诸葛健;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0年02期
15 潘秋辉,谢秋玲,洪岸,蒲含林,刘翠兰,廖美德;一种有效提高纳豆激酶表达量的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6期
16 陈丽娟,沙长青,奚新伟,刘宇峰,王佳龙;国外纳豆激酶的开发现状[J];生物技术;2003年03期
17 许芳,冯建成,李洁,石衍君,杨艳燕;重组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8 郎亚军,隋海澜,于育玲,张苓花;纳豆枯草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9 丁有学;刘兰;袁力勇;;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年12期
20 丁贵平,蔡正森,王正刚;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生化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彬彬;柴同杰;;纳豆激酶的功能及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丁有学;刘兰;;纳豆激酶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正刚;丁贵干;蔡正森;;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4 伍树明;钟瑾;还连栋;;纳豆激酶S3位点的定点突变及突变体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柴燚;温源;梅乐和;姚善泾;;中空CMC-ALG微胶囊的制备、性质和固定化发酵纳豆激酶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高大海;梅乐和;林东强;姚善泾;;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7 杨艳燕;李顺意;高尚;闫达中;陈勇;;豆豉纤溶活性物—纳豆激酶的分离分析[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高大海;梅乐和;林东强;姚善泾;;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刘俊果;邢建民;马志亚;阳承利;刘会洲;;反胶团分离纯化纳豆激酶:从模拟体系到实际体系[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10 杨艳燕;李晓翔;熊少伶;张静;;豆豉纳豆激酶基因的高效表达研究[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忠亮;纳豆激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朔;纳豆激酶基因密码子优化设计与合成及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谢秋玲;纳豆激酶液体发酵的条件优化及其调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4 朱立成;纳豆激酶和hGM-CSF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吕淼华;固体生物质对扩张床吸附的影响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雷引林;球形纤维素/钛白粉复合扩张床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7 陆瑾;温度诱导双水相金属螯合亲和分配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范晓丹;新型纤溶酶得产生菌选育、发酵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9 华颖;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发酵制备、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董绪燕;油料作物中有效成分分离制备及其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景鑫;纳豆激酶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2 霍金柱;高效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及纳豆生产[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爽;纳豆激酶肠溶胶囊的制备及其抗血栓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黎婉园;纳豆激酶液体发酵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建;纳豆激酶的发酵、纯化条件的优化及开发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妍;产纳豆激酶细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李莹;纳豆激酶的基因工程制备[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会荣;纳豆激酶的优化、提取分离纯化及基因克隆[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9 梁剑光;纳豆激酶发酵控制及其酶学特性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10 张利;纳豆激酶溶血栓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木子;纳豆不等于纳豆激酶 说纳豆溶血栓是张冠李戴[N];粮油市场报;2011年
2 记者何德功;纳豆激酶可溶化血栓[N];人民日报;2003年
3 徐铮奎;纳豆激酶陷信任危机 行业亟待规范自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济南大学 张炳文;为了健康吃豆豉吧[N];科技日报;2003年
5 黄世涛;纳豆食品可调理人体生理机能[N];消费日报;2008年
6 刘永坤;台湾生物科技产业闪烁科技之光[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汪洋 本报记者 施渊;打造中国消费者最信赖的日本保健食品[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8 张洪军;餐餐吃豆易“受伤”[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窦光宇;多功能保健食品——纳豆[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吴宏艳;开启微生物健康新纪元 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