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二硫纶和二亚胺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
【摘要】:二硫纶金属配合物是当今无机化学前沿领域中的新型功能配合物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合成具有新结构、新性能的二硫纶金属配合物,探索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位论文选择马来氰二硫纶(mnt~(2-))、1,3-二硫醚-2-硫酮-4,5-二硫纶(dmit~(2-))两种二硫纶和2,2′-联吡啶(bipy)、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1,10-菲咯啉(phen)三种α,α′-二亚胺为配体,以合成、表征、结构、性质及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设计、合成和表征了共15个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解析出了9个配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还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质间的某些关系。
1.合成、表征了四种新的dmit~(2-)和α,α′-二亚胺配合物:两个电中性单核配合物[Ni(dmit)(bipy)_2]和[Ni(dmit)(phen)_2]、一个电中性双核配合物[Zn(dmit)(phen)]_2、一个离子对电荷转移型配合物[Zn(phcn)_3)[Zn(dmit)_2],测定并解析出了后三者的晶体及分子结构。发现在给定条件下,该类dmit~(2-)和α,α′-二亚胺混合配体的过渡金属电中性配合物可以通过同种或非同种金属的相应均一配体型配合物离子之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合成,该类dmit~(2-)和α,α′-二亚胺均一配体型金属配合物离子对电荷转移型配合物可以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三种配合物分子在晶体中都存在明显的π-π堆积作用,且以[Zn(phen)_3][Zn(dmit)_2]最强;[Ni(dmit)(phen)_2]中有弯曲的dmit配位模式,[Zn(dmit)(phen)]_2中有dmit的硫桥配位模式,[Zn(phen)_3][Zn(dmit)_2]中有较强的分子间S…S相互作用。在可见区,电中性配合物溶液显示出较强的LL′CT带,而[Zn(phen)_3][Zn(dmit)_2]则同时显示出一定强度的LMCT带和IPCT带。在DMF和MeCN介质中,四者在紫外光激发下于360~500nm范围内均显示出一定强度的荧光发射带。各类光谱研究都发现,在溶液中[Zn(dmit)_2]~(2-)和[Zn(phen)_3]~(2+)间存在相互作用。
2.合成、表征了双(二氰基二硫纶)过渡金属配合物阴离子与乙基紫阳离子(EV)构成的三个新型电荷转移盐(EV)_2[M(mnt)_2](M=Ni,Cu,Zn),获得了三者的晶体、解析了含Ni和Cu的电荷转移盐的晶体结构。发现含Ni和Cu配合物
|
|
|
|
1 |
钟地长;张淑凤;陈振锋;王恒山;梁宏;;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06年09期 |
2 |
周立宏;王娜;余孝其;;大环多胺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J];化学进展;2007年12期 |
3 |
聂丽;张强;郑蕾;何良霞;;1,5-二(苯甲醛)双缩二氨基硫脲-汞离子配合物应用于阴离子识别研究[J];化学试剂;2007年04期 |
4 |
逄艳;刘波;青双桂;孙灵娜;吕维忠;胡敭;;甲基化对8-羟基喹啉铝成膜性能的改进[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
5 |
朱再明;王秋雪;张澜萃;李晓辉;姜银凤;;Keggin结构多酸基金属配合物[Cu(phen)_2]_4(SiW_(12)O_(40))的设计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6 |
潘庆才,彭正合,秦子斌;二氰基二硫纶·取代邻菲啰啉镍(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特性[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7 |
潘庆才,彭正合;二硫纶配合物和聚合物体系的分子设计及功能特性的探讨[J];河南科学;2001年01期 |
8 |
彭正合,潘庆才,任小明,张克立,秦子斌;二氰基二硫纶和邻菲罗啉二酮的镍(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1997年03期 |
9 |
党元林,包晓玉,袁均林,祝心德,王成刚;甲胺磷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0 |
梁奇峰;C_(60)及其金属配合物[J];嘉应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11 |
钟地长;;吡啶-4-甲醛缩氨基硫脲席夫碱(L)Cu(Ⅱ),Ni(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红外表征[J];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12 |
谭明雄;陈振锋;罗旭健;朱林;梁宏;;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年06期 |
13 |
;通过C—H键断裂合成得到一个柄型的杂硼杂苯二价镧系胺化物[J];有机化学;2009年02期 |
14 |
杜俊玫;张瑞霞;陈迎鑫;;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1年03期 |
15 |
周晓华;吴海雷;骆锦强;黄小悦;;2-胺乙基苯并咪唑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抑菌活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16 |
祝心德;乐芝风;张文革;吴自慎;严振寰;;2.4—二羟基苯甲醛缩氨基脲及基铜(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工技术与开发;1989年04期 |
17 |
钟山;硫代脯氨酸金属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8 |
李早英,梁江林,杨军,李聪;手性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19 |
韦捷敏,田华,王麟生;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J];化学世界;2003年11期 |
20 |
李素悦,文艳伟,龚成;两个取代苯胺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表征与抗菌活性[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