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应用卫星测高技术确定南极海域重力场研究

杨元德  
【摘要】: 受南极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观测手段的限制,长期以来对南极的认识不足,而南极与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增强对南极的认识和了解十分重要。 海洋重力异常是南极海域的基础数据,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南极海域海洋重力异常有助于提高对该海域地球内部构造和海洋资源勘探等方面的认识,也是确定大地水准面的基础数据,而卫星测高是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海洋重力异常的唯一手段。 海面高是卫星测高应用的基本物理量,卫星测高在开阔海域的回波信号符合Brown模型,其测距和海面高精度较高,直接采用GDR数据反演的海洋重力异常精度较高。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非开阔海域(尤其是南极海域)的海面高精度偏低,限制了测高在这些区域的应用,也导致南极海域测高海洋重力异常精度偏低。 为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南极海域海洋重力异常,必须得到南极海域高精度的垂线偏差,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波形重定、改正量选取、对海面高和垂线偏差的数据处理等。本文从波形理论出发,系统提出了波形分类的概念,总结了不同类型反射面的波形重定算法并提出了子波形阈值法,探讨了不同反射面波形重定算法的选取,详细讨论了不同数据处理阶段海面高的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垂线偏差数据处理方法,反演得到了南极海域高分辨率的测高海洋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比较,结果表明南极海域整体统计结果的精度约7mGal;与国际最新的测高模型比较,表明本文得到的模型整体精度接近、部分区域超过了国际最新模型精度。以高精度的船测重力为控制点,与测高海洋重力异常进行数据融合,得到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南极海域海洋重力异常。 本文具体研究成果及贡献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子波形阈值法与最佳波形重定算法的确定 研究出了子波形阈值法,以提取卫星测高回波波形中精度较高的有效子波形,进而提高测高的测距精度。南极海域存在不同的反射面,而不同反射面需采用不同波形重定算法,为确定不同反射面的最佳波形重定算法和反演得到高精度南极海域海洋重力异常,提出了与垂线偏差精度密切相关的参数选取最佳波形重定算法。在南极海域实验区,对子波形阈值法、β-5和阈值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子波形阈值法的结果优于其他两算法。子波形阈值法对Geosat/GM漫射波形、ERS-1/GM漫射波形和镜面波形的改善率分别达到38%、78.8%和90%。 2.测高海面高的数据处理 深入研究了测高海面高的数据处理问题,为了提高海面高精度,将移去恢复过程应用于其数据处理阶段,分析不同数据处理阶段海面高残差的特点,提出了高斯滤波、海面高均值平移法和调整的样条多项式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2Hz高精度的海面高。研究发现沿轨迹海面高有时存在着海面高平移现象,分析指出该现象主要由测高数据、测高改正量或回波信号质量太差由波形重定引起。 3.最佳反演组合的确定 深入探讨了不同垂线偏差输入、参考重力场和反演算法等不同反演组合对测高海洋重力异常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360阶EGM08,以2160阶EGM08作为参考重力场的统计结果精度改善率达30%;逆Verning-Meinsz算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反演结果精度相当,但前者计算时间仅为后者的40%;以所有测高卫星垂线偏差反演的重力异常精度更高。 4.南极海域测高海洋重力异常反演与精度评估 反演和评估了南极海域的测高海洋重力异常精度,以最佳反演组合,分区域反演了2′×2′南极海域测高海洋重力异常模型,将该模型和国际最新模型Sandwell and Smith与DNSC08,采用船测重力对南极海域海洋重力异常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测高重力与船测重力的重力异常余差的统计结果精度约3.2~11.2mGal;本文模型精度总体达到、部分海域甚至超过了国际最新模型,如areal区域,本文模型精度优于Sandwell and Smith模型约2.2 mGal,优于DNSC08模型约1.1 mGal。 5.船测重力与测高重力的数据融合 以高精度的船测重力为控制点,详细讨论了船测重力与测高重力的数据融合,为消除船测重力采样率的影响,对船测重力重采样,对最小二乘配置法和Draping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raping算法在结果精度和计算效率等方面优于最小二乘配置法。采用Draping算法得到了2′×2′南极海域新的海洋重力异常。 6.回波信号波形分类及测高在海冰的应用 系统探讨和提出了回波信号波形分类的概念、识别流程和适用性分析,并采用简单指标进行波形分类,其结果可用于特定反射面监测和不同反射面波形重定算法等研究。在波形分类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卫星测高用于监测海冰密集度和海冰空间分布,并给出了测高测高获取海冰厚度的原理。利用遥感资料验证和检核,研究发现利用卫星测高可获取不同时间段的海冰密集度,其结果高于遥感结果。测高用于海冰空间分布不仅有效,且能分辨漂浮的海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金来;赵齐乐;郭道玉;;低轨卫星精密定轨中重力场模型误差的补偿[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杨凡;李姗姗;;利用重力异常信息获取梯度全张量[J];测绘科学;2011年01期
3 陈俊勇,李建成,宁津生,晁定波,张燕平,郭春喜,张骥,罗志才,杨沾吉,章磊,黄建东,麦照秋,王贵明,周卫,丁万庆;全国及部分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J];测绘通报;2005年05期
4 闫利;李振;;基于ROAM算法的重力场三维可视化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年04期
5 张昌达;三颗感受或(和)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卫星——CHAMP、GRACE、GOCE[J];物探与化探;2005年05期
6 张皞;李姗姗;常莉玲;李明;张小林;;陆地重力精化技术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年06期
7 徐新禹;李建成;王正涛;邹贤才;;利用参考重力场模型基于能量法确定GRACE加速度计校准参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徐新强;方明;李军;;重力场框架约束模型中的空间插值法有效性评估[J];海洋测绘;2010年06期
9 徐克红;王赫;王永富;;基于SLR的GRACE卫星定轨中重力场模型对轨道精度的影响[J];测绘工程;2011年03期
10 石磐;利用局部重力数据改进重力场模型[J];测绘学报;1994年04期
11 张兴福,沈云中;应用卫卫跟踪数据恢复地球重力场的模拟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0期
12 罗佳;姜卫平;汪海洪;邹贤才;;中国区域SST卫星重力场模型精度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3期
13 吴太旗;边少锋;蒋勃;陈勇;;重力场对惯性导航定位误差影响研究与仿真[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14 李祖锋;巨天力;张成增;缪志选;;基于重力场模型高程拟合残差求定GPS正常高[J];测绘工程;2010年04期
15 胡明城;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全球重力场模型EGM96[J];测绘科学;1998年03期
16 张兴福;沈云中;楼立志;;EIGEN-CG01C用于GPS高程转换的精度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年04期
17 李斐;束蝉方;陈武;;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对重力场模型的要求[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6期
18 罗佳;施闯;邹贤才;汪海洪;;现有SST重力场模型的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7期
19 蒋勇;任利江;;精化山区大地水准面数据源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07年04期
20 邢乐林;李建成;沈飞;刘冬至;林剑;邹正波;;点质模型求定月球重力场及其特征分析[J];测绘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峰;胡小工;黄勇;李培佳;;月球重力场模型的比较及其对低轨月球卫星的影响[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明;刘庆会;;行星重力场研究进展与启示[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华亮;罗志才;李琼;钟波;;非潮汐时变重力场信号对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凯;朱志大;孙文;吴杉;;基于凝聚假设的均衡重力场模型构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秋革;陈超;杜劲松;陈波;;基于空间域的GRACE时变重力场去噪方法研究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杰;黄卫民;纪永刚;张有广;;中国海洋微波遥感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2003年
7 陈冰;周志远;张新兵;王家林;吴健生;;卫星重力异常在海洋重力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戴全发;许大欣;许厚泽;蔡小波;;水下无源导航重力匹配算法设计与仿真[A];国家安全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虎彪;詹金刚;;中国海及其邻域2'×2'重力异常的确定[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云龙;刘子维;李辉;;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的非潮汐效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元德;应用卫星测高技术确定南极海域重力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许曦;区域大地水准面确定的观测数据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3 黄波;星间测距与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倩;利用卫星编队探测地球重力场的方法研究与仿真分析[D];武汉大学;2012年
5 张旭晴;月表空间信息离散网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凤鸣;重力梯度辅助导航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蝉方;高精度惯导系统的重力补偿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朱君俊;基于重力场模型EGM 2008的高程拟合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孙文;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洋重力场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吴海涛;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理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军海;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反演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6 夏振斌;无重力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王凯;基于均衡理论的全球空间异常推估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褚坤;Geosat高度计数据处理与南海重力异常反演精度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李立功;基于旋转模型的青藏高原重力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黄鹏;市级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汉江;德国公布最新地球重力位模型[N];中国测绘报;2003年
2 记者 张浩;Goce卫星历尽波折终于升空[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照;部探月科学家小组交流月球地质遥测研究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