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材料电磁特性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
【摘要】:
左手材料是一种新型的人工电磁功能材料,它所具有的多种独特电磁特性使其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本文讨论了左手材料在天线的定向辐射以及隐身衣结构方面的应用,推导出左手材料物理尺寸与其工作频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左手材料等效电路模型各元件参数以及组成左手材料的细导线棒和缺陷环尺寸参数计算的方法,设计出应用于手机频率的左手材料天线覆盖层,使天线实现定向辐射。
由于左手材料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需要首先利用电磁仿真算法对其进行仿真计算,对其电磁特性进行理论预测,因此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左手材料进行三维全波电磁仿真,推导出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差分表达式,并仿真验证三维隐身衣结构的电磁隐身效果。
由于左手材料是一种色散介质,而且其几何结构非常复杂,因此在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其进行仿真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时间,为了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全波电磁仿真的效率,本文提出了针对色散介质的分段线性递归卷积弱条件稳定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该算法能够在节省大量的计算机资源的同时满足高精度的要求。
利用分段线性递归卷积弱条件稳定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本文又对微带天线衬底的色散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微带天线的衬底分别进行色散以及非色散两种形式的建模,分析衬底色散对天线性能的影响,讨论得出色散衬底模型下的回波损耗以及输入阻抗都比非色散模型的低,这对高频天线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总之,本文主要是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左手材料的电磁特性进行仿真,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适用于色散介质的高效精确的分段线性递归卷积弱条件稳定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
|
|
1 |
华仁忠,钱列加,邓锡铭;远场的薄色散介质对超短脉冲的影响[J];中国激光;1996年08期 |
2 |
林强;单周期超短脉冲光束通过色散介质的传输[J];光电子.激光;1998年06期 |
3 |
张军伟;李嘉;;路面雷达电磁波在色散介质的FDTD模拟[J];河南科学;2006年06期 |
4 |
邓明晰;色散介质中积累二次谐波的发生[J];声学技术;2003年01期 |
5 |
李蓉芳;光通过色散介质反向散射的角度各向异性和脉冲动力学[J];光机电信息;1994年09期 |
6 |
胡萍;谈振兴;廖清华;黄永箴;;一维对称光子晶体的简正耦合模(英文)[J];发光学报;2006年03期 |
7 |
刘少斌,韩道福,袁乃昌;等离子体覆盖导体柱双站散射特性的PLJERC-FDTD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年03期 |
8 |
魏兵;葛德彪;王飞;;一种处理色散介质问题的通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J];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
9 |
张玉强;葛德彪;;基于半解析递归卷积的通用色散介质FDTD方法[J];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
10 |
张玉强;葛德彪;;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改进通用色散介质移位算子时域有限差分方法[J];物理学报;2009年12期 |
11 |
刘少斌,莫锦军,袁乃昌;导体平面覆盖抛物线分布不均匀等离子体的FDTD分析[J];应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
12 |
程万杰;石顺祥;;THz透过色散介质的FDTD分析[J];电子科技;2009年05期 |
13 |
张玉强;葛德彪;;高阶色散介质的改进移位算子时域有限差分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8期 |
14 |
苏宏煌;张世全;魏兵;;异向介质电磁问题的混合模型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5 |
齐红星,陈树德,乔登江,庞小峰;电磁场时域解的差分-谱混合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6 |
杨宏伟;张云;陈如山;;包含等离子体覆盖层的金属方柱RCS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7 |
张玉强;葛德彪;;等离子体涂覆目标散射特性SARC FDTD方法分析(英文)[J];计算物理;2010年06期 |
18 |
齐红星,陈树德,叶红,乔登江;电磁脉冲作用人体的数值模拟和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12期 |
19 |
孟洋;刘念华;;与色散介质毗邻的一维半无限光子晶体表面态[J];光子学报;2007年11期 |
20 |
刘磊;昌彦君;曹中林;;色散介质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