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建国初期文学界“检讨”研究

王维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949-1955年间中国文学界的检讨书。之所以将研究时段选定在1949-1955年,是因为这个时期基本上能够揭示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界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过程,从而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文艺思想进行整合和规范的过程。本文从检讨书这一现象出发,通过检讨为何产生、何人检讨以及如何检讨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来讨论当代文学的发展,特别强调1949-1955年间的当代文学规范的建构过程。本文认为,一方面,检讨书是文学界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有效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检讨书是建国初文艺转换和规范的重要方式之一。 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对文艺实现政治上的领导和管理,积累了诸多经验,包括文学政策、文学机构、文学报刊、作家管理等等。并且,延安文艺整风运动成功对作家进行思想改造,形成了作家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的传统。新政权确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用马列主义纯化、统一国民思想,使之无条件服从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任务。这就意味着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清除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于是建国初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批判运动,文学界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用作检讨的方式表明对执政党和新政权的鲜明的政治态度和脱胎换骨的决心。 本文试图对文学界中出现的检讨文章进行重审。在第一章,本文分析了“检讨”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的生成是检讨能够产生的重要前提。如果中国当代文学没有进行“体制化”运作,那么“检讨”也不可能以一种集体的、普遍的方式伴随着当代文学的发展。另外,延安时期的作家的检讨形式对建国后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 第二章探讨了建国初期旧文人的检讨的普遍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完善的,它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成长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优良作风被完全复制到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中来。这些检讨的共同特点是个人几乎全盘否定了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人生经历,包括价值观、学术艺术成果甚至人格。大多数人的检讨突出的是一种自我否定和自我反省,表现出一种真诚的自我改造的心态。当然,也不排除无奈的或迎合时势的检讨书的存在。 第三章、第四章将检讨文章的分析具体到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领域。一系列的批判运动从党的外部逐渐深入到党内,从对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胡适及其追随者的批判到左翼文学内部的“异己”胡风等人的批判,再到具有五四文化背景的党内作家丁玲的批判,不断批判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清除一切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其中,第三章分析的是文学创作界的检讨,如孙瑜、萧也牧、丁玲、陈企霞的检讨书。第四章分析的是文学理论界的检讨,如俞平伯、胡风的检讨书。虽然检讨者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所作的检讨书保证了文学规范的确立和实施,是建立“一体化”的文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李;;文学:为“可能”还是为“可以”[J];学习月刊;2007年18期
2 汪全玉;;论21世纪的金华文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毕光明;圆梦,最后的冲刺──世纪末之于纯文学[J];文学自由谈;1995年01期
4 王庆生;樊星;张卫中;谢维强;严辉;刘为钦;;反映生活与关注政治——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对话[J];学习月刊;2000年05期
5 陈尚荣;商品经济与文学艺术的世俗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6 胡可先;论武则天时期的文学环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朱晓进;;略论30年代文学的社会科学化倾向[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8 乔焕江;;文学:从“是什么”到“怎么样”[J];文艺争鸣;2009年03期
9 夏勇峰;;网络文学:微利大生意[J];IT经理世界;2009年08期
10 段崇轩;;文学评奖的功与过[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09期
11 赵潇杰;;边缘领域里的奇葩——论耽美文学读者心态[J];科技视界;2012年17期
12 吴效刚;;论民国时期“查禁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11期
13 孙虎;;清代江南家族文学环境与文学创造力生成[J];求索;2012年12期
14 张思源;;传播视域下新世纪贵州文学主体意识论[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5 马大康;文学功能新论[J];文艺研究;1991年03期
16 王新兰;抗战时期海峡两岸抗日文学的比较[J];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7 高文波,李淑霞;浅论当今文学人性人道主义的失落问题[J];绥化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18 高毅;;网络文学对读者的影响效应与发展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Z1期
19 邓树强;王学谦;;时尚光环下的困惑与尴尬——论网络文学的自身缺陷及其问题[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9期
20 涂运黎;;浅论网络文学的兴起与价值[J];金田(励志);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光;晚明休闲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佟雪;沦陷初期(1931-1937)的东北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庆勇;穿行在艺术女神与经济巨人之间[D];吉林大学;2012年
5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建英;乌托邦理想的超越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吉崇敏;《文学季刊》与193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双全;大陆作家在香港(1945-1949)[D];复旦大学;2004年
9 郑国庆;形式、主体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晨;现代人文视野中的乡土体验与文学想像[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珊珊;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付兰梅;中国荒诞文学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菁;数字化传播途径下的网络文学读写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婷;微博客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史晓兰;多元视角下的网络文学研究简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晓君;微博媒介语境下文学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蒋克难;新媒体语境下的微博文学[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8 刘仁莉;论新时期公安文学的审美特征[D];延边大学;2009年
9 赵红军;网络文学的大众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士威;论网络文学发展的趋势[D];河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新闻出版报《读周刊》主编 冯军;网络文学可能重组中国文学格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刘绪源;关于纯文学的论纲[N];文艺报;2009年
3 杜浩;文学的低落与“读物”的滥觞[N];团结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傅小平;坚守中拓展文学的价值空间[N];文学报;2011年
5 谭旭东;文学的现实、未来与价值[N];学习时报;2011年
6 杜浩;抢救我们对文学的感受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文学是不朽的[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朱四倍;“100万元文学奖”的娱乐精神[N];深圳商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文学热点:被炮制的虚幻景观?[N];文学报;2011年
10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何建明 委员;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学环境[N];光明日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