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Q值微波光子学滤波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周俐娜  
【摘要】:微波光子学滤波器和基于电器件的传统微波滤波器相比,具有工作带宽高、抗电磁干扰、损耗与频率无关、设计零活性好、与光纤传输系统兼容等优点。增加滤波器的Q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滤波器的Q值越高,说明其传输特性曲线在峰值处越陡峭,选频特性越好。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可调谐的高Q值微波光子学滤波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总结为: (1)分析了高Q值微波光子学滤波器的实现原理。无限冲激响应(ⅡR)滤波器与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相比,是实现高Q值的首选。微波光子学ⅡR滤波器采用反馈回路,利用光载波在反馈回路上往返行进使微波信号往返振荡,相当于对微波构成一个谐振腔。模拟结果表明,提高Q值要求:信号在谐振腔内损耗尽可能小;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路数(抽头数)应尽可能多。(2)构建了一个基于SOA的延时环的ⅡR微波光子学滤波器,测得并模拟了SOA泵浦电流、输入功率、光滤波器带宽等对Q值的影响规律,找到了限制Q值的内在原因,即有源器件上的自发辐射(ASE)噪声对有用信号的不断覆盖,造成了微波信号信噪比的降低,从而降低了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路数。 (3)在原有方案上进行改进,利用SOA的交叉增益调制效应将微波信号反向调制到ASE上,滤出其中一个频率成分作为转换信号,利用转换信号在环内的振荡来实现ⅡR滤波。采用这个方法,将难以规避的ASE利用起来,大大提高了单极ⅡR滤波器的Q值,实验测得的最高值达到500左右,高于同期国际上单级ⅡR滤波器的最高Q值(300左右)。 (4)将两个ⅡR滤波器的光学部分级联,利用“游标尺”技术,将两个滤波器的透过峰错开,使整个滤波器的FSR和Q值成倍提高。但对于级联后的滤波器,不采取特别的技术,经过不同光学路径的光束之间存在光学干涉,这将破坏滤波器的稳定性和电学传输函数的线性。本论文利用SOA的XGM效应,提出了两个能有效排除光学干涉的级联方案。一个是将两个基于EDFA的有源延时环通过SOA级联,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表明该方案得到了一个级联的电学响应。另一个是将两个基于SOA的有源延时环通过EDFA级联,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表明该方案得到的电学响应为一个级联响应和一个弱的直通响应相减的结果。分析表明,增加两个单环滤波器的环路增益,将增加级联后滤波器的Q值和阻带抑制比;减小两个环的环长差,将增加级联后滤波器的Q值,但阻带抑制比会减小;直通分量的存在使阻带起伏减小。实验得到的级联滤波器的最高Q值为1860,抑制比为25dB。到达了课题的指标要求,并领先于同期的国际水平(全光结构的滤波器Q值约1000,抑制比约25 dB,不能调谐)。通过在延时环内放置可调延时线,这两套方案都实现了调谐,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为了实现准连续的调谐或减小调谐步进量,两个延时环的环长应接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耀鸿;王荣;李玉权;黄卫卫;;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噪声分析[J];光电子.激光;2011年09期
2 蒋飞;刘中;包伯成;胡文;;基于滤波同步的连续混沌调频信号窄带延迟技术[J];兵工学报;2011年06期
3 黄继伟;王志功;方敏;李正平;;一种适用于WiMAX/LTE发射机的高线性、可变带宽、可变增益滤波器设计[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1年04期
4 邹书敏;邵宇丰;郑曦;方武良;李欣颖;迟楠;;基于多边带调制产生全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5 万峻;徐国强;;关于短波数字监测接收机检波方式的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1年07期
6 曹永盛;余重秀;陈福深;;ASK/FSK光标记交换系统中的OBPF谱均衡法[J];光电子.激光;2011年08期
7 陈海咏;金雷鸣;;GPS信号仿真器校准方法[J];上海计量测试;2011年04期
8 邢根祥;贺振平;邢莎;李永安;;微带周期结构的仿真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道省;张邦宁;李平辉;刘爱军;甘仲民;;软限幅卫星转发器在干扰条件下的性能研究[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2 李睿;;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中勋;;基于混合耦合的宽阻带带通滤波器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纪帆;许立新;王建军;李锋;隋展;郑欢;明海;;单纵模调制实验中脉冲顶部起伏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华惊宇;吴华挚;黄海;吴伟刚;;一种多普勒频偏估计方法及其在信道估计中的应用[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任立勇;刘玉;忽满利;梁健;韩旭;马成举;;基于射频扫描单边带调制技术测量光纤布里渊散射特性[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任立勇;刘玉;忽满利;梁健;韩旭;马成举;;基于射频扫描单边带调制技术的光纤受激布里渊散射特性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胡涛;;信号与系统中MATLAB的应用方法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梁木生;王秉中;丁帅;;基于混合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时间反演镜的方案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杨海粟;磨国瑞;张江华;刘婷;;雷达导引头DBS回波信号模拟仿真[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俐娜;高Q值微波光子学滤波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泽;微波光子信号处理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祁春慧;基于光纤光栅的微波光子滤波器及发生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惠生;非对称半波耦合滤波器的理论研究与优化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欧海燕;微波光子滤波器及其在微波信号产生和Radio-over-Fiber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6 李瑛;微波光子学中的毫米波产生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大鹏;微波光子技术辅助的瞬时频率测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吴林晟;基片集成波导与缺陷地结构及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欢;可控混合电磁耦合滤波器理论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沈玮;基片集成波导与其它平面结构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莉;源—负载耦合滤波器的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微波光子晶体结构研究及其在微带天线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曾罗;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倍频和变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薛玉华;太赫兹滤波器的仿真设计[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响;微波光子学滤波器及其应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良义;核磁共振测井正交检波滤波器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振宇;微谐振环辅助马赫—曾德尔波长交错滤波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郑鑫;基于新型光子器件的微波光子相移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吴钟乐;大动态微波光子链路与全光下变频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靳胜才;可调谐微波光子学带通滤波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飞;DWDM技术走势[N];人民邮电;2001年
2 刘霞;科学家研制出首块单光子路由器[N];科技日报;2011年
3 华琳 王治强;我校新增七位973首席科学家[N];新清华;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