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股市波动问题研究

方媛  
【摘要】: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BS期权定价公式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研究中,波动率作为特定投资组合的风险度量指标,直接影响着风险定价、风险管理以及资产配置。投资者要利用金融工具对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并进行一定的投资组合,必须首先研究波动率自身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对资产收益的波动率建立模型,并从中发现波动规律和探讨波动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市场中的资产配置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本文在随机波动率模型框架下,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中国股市的波动问题,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中国股市波动中存在的非对称性效应,运用带杠杆效应的ASVDJ模型研究了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受好坏消息冲击时对波动的影响差异,并用基于Gibbs抽样的MCMC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在将研究期数据划分不同态势以及不同阶段的实证中,证实上海和深圳股市在整个过程中,牛市阶段“坏消息”引发的波动更大、熊市阶段“好消息”引发的波动更大,此发现不同于股票市场上普遍认为的“杠杆效应”的结论。若把整个熊市阶段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等三个不同时期,则发现在熊市中期发生明显的“杠杆效应”,前期和后期则发生反向的“杠杆效应”。文中对此类异常的“杠杆效应”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2)在格兰杰因果多变量随机波动率模型(GC-MSV)基础之上引入改进的双向GC-MSV模型(Bidirectional GC-MSV)即在多变量随机波动率模型中,考虑股指期货波动性与现货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利用日内15分钟间隔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数据来实证分析股指期货推出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以来,在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双向的波动溢出,沪深300IF价格波动是现货价格波动(包括沪深300、上证综指以及深圳成指)的Granger原因,现货价格波动也是期货价格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期货引起的现货市场波动性更大。 (3)对易志高、茅宁等人编制的投资者情绪指数提出改进,以投资者信心指数代替消费者信心指数,并去掉争议较大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作为代理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重新编制适合的投资者情绪指数,结合当前国内市场银行、房地产、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19个行业板块指数,构建时间序列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出了投资者情绪对不同行业板块波动的影响,其中情绪对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房地产、机械、银行等行业影响较大,而对运输物流、供水供气、汽车、医药等行业影响不太明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霍慧东;孔繁亮;;随机波动率模型中应用鞅方法定价具有不同借贷利率的欧式期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2 舒建雄;车孝涛;;浅析加息对股市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3 徐晓光;张致荣;;股市波动对股市募资的影响——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4 王宏伟;;利率干预股市:理论与实践的背离[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明隆;;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传导与股市波动[J];金融纵横;2011年08期
6 ;股灾[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年07期
7 庞菁菁;石柱鲜;;中国股市波动与货币和利率关联性实证检验[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8 王擎;;股市暴涨暴跌的界定及比较——以中国、美国、英国、日本股市为例[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9 梁艳;徐元华;;基于不对称SV模型的隔夜信息对股市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耿群;;衰退阴影笼罩全球 金融市场压力明显——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分析[J];国际金融;2008年09期
11 周伟;;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股市波动和江苏省房地产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12 张虎;李玮;郁婷婷;;我国金融数据高频收益率波动结构突变的检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13 吴华;;在美接连遭“做空” 中国互联网概念股当自强[J];软件工程师;2011年09期
14 张丽;;保险资金,寻下一出口[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5期
15 程实;;世界杯风暴加剧了股市波动[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7期
16 杨飞虎;熊家财;;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08期
17 范强;;全球都在关注香港[J];港澳经济;1997年12期
18 黎熙元;蔡婉华;;香港股票市场的结构变化及其国际竞争力[J];当代港澳;1994年01期
19 李智勇;;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0 曾祥顺;;股票市场波动性研究述评[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博文;;股市波动的复杂性研究[A];Complexity Probl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2 张人骥;刘春江;;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政策监管与股市波动[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曹广喜;向俊伟;;气候突发事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凌杰;陈文宽;;对我国近年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回顾与思考——兼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朱磊;;台湾股票市场波动研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千里;;上证综指收益波动的不对称性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西村友作;孙便霞;;全球金融海啸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中美波动溢出效应对比[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高玉卓;张宏伟;李双成;;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与交易量关系的实证分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徐长生;何小松;;美国新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袁力;朱文革;;投连险偏股型账户净值的波段定量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媛;中国股市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研生;随机波动率模型中的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维云;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蔡向辉;股指期货影响股市波动的机制解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5 温思凯;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成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仁和;股权溢价与股市波动[D];复旦大学;2004年
7 侯迎春;认股权证定价模型和方法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刘伟;基于股票市场的随机过程的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林武;我国股市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代军;我国权证市场的定价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国光;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杨帆;我国股市波动中的机制转换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黄天红;连续时间随机波动率模型下期权的非参数定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许人杰;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的实证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田娜;我国股市波动对消费影响的理论和经验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邓誉;随机波动率模型下一篮子期权的定价[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勇;中国股市波动的结构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温鲜;随机波动率模型的障碍期权定价[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惟维;带跳随机波动率模型的Euler-Maruyama近似[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戴沙;我国股市波动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旦;股市波动的背后[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记者 丁宁 编辑 于勇 张亦文;沉着应对股市波动 基民“以静制动”[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长城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何筱微;天量信贷增长加大股市波动[N];华夏时报;2009年
4 记者 胡德荣;股市波动或致心脏病死亡率增加[N];健康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韩馨仪;股市波动,猪说了算?[N];中国财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曹阳;投资者焦虑重重 全球股市波动加剧[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傅盛宁;平常心看待股市波动[N];深圳商报;2008年
8 陈明星 桂飙 刘航;经济阴晴 决定股市波动[N];中国信息报;2000年
9 邹小丹;以稳健投资 应对股市波动[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清风;震荡市定投基金需遵循五原则[N];上海证券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