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焊接桥梁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刘艳萍  
【摘要】:焊接桥梁结构中裂纹的萌生以及扩展,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研究焊接结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以及疲劳寿命的预测,可进行结构的抗疲劳设计,为结构安全使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以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为背景,在铁道部攻关项目”焊接结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其应用”的支持下,采用试验分析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14MnNbq焊接桥梁钢穿透裂纹和表面裂纹的疲劳扩展行为及寿命预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有: (1)对14MnNbq焊接件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可供实际工程抗疲劳设计的基本参数。获得了14MnNbq母材、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试样在应力比R=0.05,0.25和0.50时的扩展速率曲线和裂纹扩展门槛值。通过讨论Pairs材料参数C和m与应力比R的关系,给出母材和焊接热影响区试样统一的裂纹扩展速率表达式。使用该表达式,任意应力比时的扩展速率可通过R=0时的扩展速率曲线来确定。比较母材、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的扩展速率与门槛值,认为焊接热影响区(HAZ)是焊接结构疲劳裂纹扩展控制区域。这些结论对进行14MnNbq焊接桥梁钢的抗疲劳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2)提出了一种由门槛值确定疲劳裂纹扩展闭合参数的方法。由门槛值以及裂纹扩展速率的试验结果,给出了母材和焊接热影响区在不同应力比时(R=0.05,0.25和0.50)的闭合参数U。使用本文方法确定的闭合参数,不同应力比的扩展速率趋于致,可较好地描述应力比R对扩展速率的影响。 (3)提出了与载荷水平有关的表面裂纹疲劳扩展速率修正函数及其估计方法。该修正函数由R=0.05时穿透裂纹和表面裂纹扩展速率的试验结果确定,可较好的预测表面裂纹在拉伸和弯曲载荷作用下,不同应力比R=0.05,0.25和0.50时的扩展速率。基于此,给出了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形状变化与寿命的分析预测。通过与大量表面裂纹的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用性。这些结论为含表面裂纹焊接桥梁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4)在虚拟裂纹闭合方法(VCCT)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近似裂纹前沿方法(zigzagapproximate crack front)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正和改进,包括虚拟闭合面积的修正,节点张开位移的修正。本文修正方法与现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确定的虚拟闭合面积满足几何连续假设,且使用本文方法可用来处理裂纹前沿非对称.的有限元模型。 (5)详细评价了本文修正的近似裂纹前沿方法在确定能量释放率G时的计算精度。本文修正方法适用于两种网格模型:精确网格模型和锯齿(zigzag)形网格模型。使用精确网格模型时,有限元中裂纹尖端的节点位置与实际裂纹前沿精确吻合。本文修正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以及其他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误差较小。使用zigzag网格模型时,裂纹尖端的节点位置与实际裂纹前沿不需严格匹配。因此,可用简单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任意形状的裂纹前沿,且在计算裂纹扩展时不需要使用自适应的重新划分网格技术。局限在于,计算获得的能量释放率G呈锯齿形震荡分布。本文提出的修正方法与现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本文修正方法确定的能量释放率G的计算精度高于现有近似裂纹前沿方法的结果。 (6)采用本文给出的修正的近似裂纹前沿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复杂裂纹扩展的三维有限元模拟。采用精确网格模型时,使用Paris公式计算裂纹扩展。以表面裂纹为例,给定Paris公式,可获得与试验结果吻合的形状变化和扩展寿命结果,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采用zigzag网格模型时,使用复合断裂准则判断裂纹扩展,给出穿透裂纹,1/4椭圆形角裂纹和双头裂纹的扩展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模拟复杂裂纹的扩展过程,且计算中不需使用自适应重新划分网格技术。研究中还发现: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快速收敛、适应不同网格密度和误差小等显著的优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熊峻江;可靠性设计中的疲劳裂纹扩展随机模型[J];应用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2 邹小理;随机超载下疲劳裂纹扩展的模拟计算[J];机械强度;2004年06期
3 李光霞 ,李长春 ,李灏;受高密度能量流辐射后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4 朱平,沙江波,邓增杰;复合加载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4年03期
5 王蒲全;崔广椿;;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载荷的确定[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0年04期
6 王永廉;一种计算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的新方法[J];机械强度;1999年02期
7 申振荣,龚俊,郎福元,李建华,刘展;疲劳裂纹扩展可靠性分析的N-J模型方法[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卢忠发,张怀良;第四届欧洲断裂会议论文目录[J];力学与实践;1984年05期
9 李年,杜百平,王章忠;近门坎区 Ⅰ、Ⅱ、Ⅲ 型过载对 Ⅰ 型疲劳裂纹扩展延滞的影响——1.延滞规律[J];机械强度;1997年01期
10 吕宝桐,郑修麟;钛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年S1期
11 宋欣;张嘉振;;一种二维弹塑性裂纹有限元模型的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2 陈传尧 ,高大兴;ZM-5在块谱载荷下的疲劳裂纹扩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13 王立君,张彦华;用da/dN=<C>(△K)~<m>估算平均裂纹扩展速率的误差及其控制[J];实验力学;1995年04期
14 林晓斌;形状不规则裂纹的疲劳寿命预测技术[J];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11期
15 索斌;宋欣;张嘉振;;拉压载荷对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7年01期
16 赵晋芳;谢里阳;刘建中;李兵;;有限板共线多孔MSD疲劳裂纹扩展有限元模拟[J];工程设计学报;2009年04期
17 王娜;王建国;;Ⅲ型加载对Ⅰ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J];工程与试验;2009年S1期
18 龚兰芳;张昱;;应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疲劳裂纹扩展预测[J];现代制造工程;2011年06期
19 Dura Hari Bahadur;吴铁鹰;吴志功;;实心/空心杆结构的损伤容限与疲劳寿命估算(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1年02期
20 刘智;傅承诵;;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K理论值的修正[J];实验力学;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星;刘志勇;翁永刚;宋天福;;电解铝硅钛合金淬火敏感性[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郑国云;包陈;蔡力勋;;镍铬合金焊接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玉怀;郭伟彬;于慧臣;苏彬;;FGH95合金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试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龙;蔡力勋;黄学伟;;一种研究材料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许忠勇;强群;;疲劳裂纹扩展力学理论研究(Ⅱ)——实验验证[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曾荣昌;韩恩厚;刘路;高国忠;徐永波;柯伟;;变形镁合金AM60的组织及性能[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国滨;袁荒;;基于粘聚力模型的镍基合金的蠕变-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程文明;王金诺;;桥门式起重机疲劳裂纹扩展机理研究与疲劳寿命模拟估算[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许杨剑;袁荒;;利用扩展有限元法对准脆性材料中的混合型疲劳裂纹扩展进行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王娜;王建国;王红缨;;基于Ⅰ-Ⅲ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A];全国MTS岩土混凝土试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振华;疲劳裂纹扩展研究及在装载机横梁寿命估算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2 沙宇;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压载荷效应与过载效应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3 闫德俊;高速列车底架用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坤茜;不同应力比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可靠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柳军;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在核压力管道LBB分析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6 张国勇;基于疲劳断裂的结构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聂德福;结构钢的室温蠕变及其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宋欣;压载荷对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的有限元建模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9 邓彩艳;焊接压力管道“先漏后断”评定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雷宏刚;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疲劳性能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武;高强钢疲劳裂纹扩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正;基于喷丸残余应力场的疲劳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3 齐岩;疲劳裂纹扩展新理论拟合验证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继锋;几种航天用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定量估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5 肖健;MDYB-3航空有机玻璃疲劳裂纹特性的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李绍渊;纤维金属层压板的应力集中与疲劳裂纹扩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李军;弹塑性状态下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程江华;基于无网格伽辽金法疲劳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D];东北大学;2008年
9 冷晓畅;海洋工程用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龙;考虑应变循环损伤的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行为预测方法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英龙;日本功能性船板开发使用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2 ;我校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成果简介[N];新清华;2006年
3 黄锦滨;一种新型的合金抽油光杆[N];中国石油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