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描述性、分析性和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湖北省医院感染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病及危险因素,构建医院感染预测模型,抽样调查全国部分省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暴发应急现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湖北省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情况。调查采用统一方法进行,收集调查日当天所有住院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当前诊断、医院感染和微生物培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在湖北省17所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入住ICU超过48小时且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3、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ICU且接受尿路插管的患者中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随访接受尿路插管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及尿路感染发病情况;以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4、分别采用SAS8.2和SPSS17.0软件构建医院感染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似然比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预测效果。
5、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国内121所三级、二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暴发组织框架、功能实现、运行程序和支撑系统等维度内容,对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暴发应急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结果
1、2007年和2008年湖北省医院感染现患率均为3.61%,例次率分别为3.76%、3.84%。大学附属医院、ICU科、低年龄或高年龄组、男性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率高,不同基础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率不相同或不全相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手术切口、泌尿道、胃肠道。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前五位。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52.49%。最常使用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
2、湖北省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0.89%,发病密度为28.90/1000机械通气日。危险因素有:男性、昏迷、其他部位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基础疾病、支气管镜检查、气管造瘘术、使用抗酸药、使用抗菌药物超过4天。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前三位。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6.69%,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49.12%,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4.97%,MRSA检出率为45.67%。
3、湖北省三级医院ICU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为20.52%,发病密度为33.05/1000尿路插管日。危险因素有:尿路插管时间≥7天、前列腺肥大、使用抗菌药物≥5天。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
4、构建医院感染预测模型中,Logistic回归模型包含变量有:入住ICU天数、气管插管、前列腺肥大、动静脉插管、基础疾病为肿瘤等;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为{25-4-1},对感染结局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ICU入住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诊断、年龄、使用插管等。经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均有显著性意义,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和0.861。
5、医院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能力和实际工作中,院感专职人员专业结构需要优化,人员专业素质需进一步改善,应急预案需及时修订并提高可及性,信息监测应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同源性检测能力严重不足,亟须提高。
四、研究结论
湖北省2007年与2008年的医院感染患病率总体平稳,均处于较低水平。湖北省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病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应针对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控制措施。ICU患者医院感染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判别能力均很好,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我国医院在应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方面存在不足,应加强医院感染暴发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暴发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五、创新点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湖北省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在国内首次采用大样本多中心队列研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次抽样调查分析了国内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暴发应急能力及工作现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
|
|
|
1 |
王缉玲,黎阳,李忠文,刘惠霞,姚坚坚;对我院干部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年08期 |
2 |
赵本华,丁少峰,尹光明;外科术后病人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3 |
马兰,孔景范,孙淑梅,刘友红;近五年医院感染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年05期 |
4 |
王华平;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389例医院感染调查[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6年Z1期 |
5 |
郭凤群;274例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
6 |
王学英,崔灵芝,朱健莹;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的控制[J];太原科技;1997年06期 |
7 |
朱晓玲,马明信;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88例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1997年06期 |
8 |
陈萍,刘丁,邓光贵;抗生素应用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7年10期 |
9 |
朱德全,段新美,刘晓红,李维洁;138例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10 |
赵和平,杨芸,张缭云,王绍玲;180例医院感染病例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年02期 |
11 |
程燕,毛德辉,王景慧;肝硬变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年S1期 |
12 |
丘燕,林文杰;400例死亡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及对策[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3 |
李弘,张宝珍,张景春;95例老年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1999年05期 |
14 |
赵金荣,周德媛,刘淑琴;住院病例2536例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
15 |
边绍兰,李卫光,陈方远,朱其凤,王炜,常艳群,任维国;山东省各级医院医院感染经济学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2期 |
16 |
栾湘宁,周爱荣,王正歌,王国卿,王洪波,陈晓维,刘丽华;医院感染综合目标管理质量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4期 |
17 |
林容珍;基层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J];海南医学;2001年04期 |
18 |
刘玉荣!454150,王振西!454150,陶维娜!454150,徐笑英!454150;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1年02期 |
19 |
李卫光,边绍兰,朱其凤,王炜,常艳群;山东省部分医院医院感染现况调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年06期 |
20 |
张延霞,冷金昌,陈世平,田晓丽,邢玉斌,时凤丽;军卫一号分系统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