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

徐艳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的大规模跨区流动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农民工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逐渐被城市所接纳的同时,也受到了城市社会的种种歧视和排斥,享受不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待遇,这不仅有违社会公正的原则,严重地影响了农民工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由此,农民工问题成为关乎我国国计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问题。 本文以《人民日报》19802010年的农民工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公正理论和传播理论相结合的理论视角来考察媒介作为,全面分析媒介30年来农民工报道的传播模式及传播体系的变化。首先,结合国家对农民工重要政策出台时间以及媒体农民工报道实践,将农民工报道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1994年的初始期、19942001年的发展期以及2002年——2010年的成熟期;然后,以“信息的传播流向”为标准来归纳总结不同时期媒介对农民工报道情况,由此构建出媒介的三种传播模式:单向线性模式、双向并行模式以及中心互动模式。最后以三种传播模式为核心,分别从媒介议程设置、媒介传播内容、媒介话语、媒介社会效果四个纬度来对各个时期的媒介传播体系进行综合考察。 研究发现,在对农民工的报道过程中,媒介职能经历了从宣传工具到信息传播工具再到“社会公器”的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媒介体现了以下变化趋势:媒介传播模式从单向线性——双向并行型——中心互动型发展;媒介对农民工的认识从“他者”到“我们”的变化;媒介地位从完全附属到独立性逐渐增强;媒介话语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并存。随着这一趋势的继续发展,媒介将在农民工报道中发挥更加独立和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报道农民工群体,为实现农民工的公正的对待发挥媒介应有的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量化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30年的农民工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内容分析,同时关注其他媒介的农民工报道情况,力求研究的视角更为全面、科学。此外,本文还选择了个案研究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等质化研究方法来确保结论更为准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姚伟;;电视新闻策划的原则与创新发展策略[J];华章;2011年16期
2 邹扬;;地方广播如何对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3 刘家麒;程晨;张新华;;E世代媒介消费模式的猜想与构建[J];新闻传播;2011年04期
4 高朝营;;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职业;2011年23期
5 潘建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温州特色[J];新闻实践;2011年09期
6 赵梦溪;;医疗纠纷报道与医患信任的构建[J];青年记者;2011年23期
7 李倩;;怎样做好现场报道[J];新闻传播;2011年06期
8 张志俭;郑素华;;媒介教育在幼儿课程中的意义[J];中国儿童文化;2009年00期
9 赵雁;;广播记者“现场连线”的选题探讨[J];科学之友;2011年11期
10 赵国锋;;特别报道的采访与写作[J];新闻爱好者;2011年13期
11 郑丽;;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12 李锋;;儿童媒介教育:批判力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13 余祖波;;深·精·美——《遵义日报》创新“两会”报道探索[J];中国地市报人;2011年08期
14 丁为;;对娱乐新闻猎奇猎艳现象的反思[J];采写编;2011年03期
15 李中伟;;对农广播节目的策划意识[J];声屏世界;2011年07期
16 李芒;徐会;;媒介融合情境下新闻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J];青年记者;2011年20期
17 郑延金;;浅议地方台战役性报道[J];新闻传播;2011年05期
18 贾永;樊永强;徐壮志;;追求新闻报道皇冠上的宝石——关于媒体实施精品力作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中国记者;2011年08期
19 王程琤;张春燕;;民生新闻与地方特色[J];中国地市报人;2011年08期
20 徐涛;;试解新华社“两会微博”的报道特色[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国;;专栏式系列摄影报道实践谈[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田甜;;论文题目:观众抱怨行为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顾德华;;《立此存照》——独具风格的《人民日报》批评性照片专栏[A];1985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5年
4 时盘棋;;追踪报道是一种好形式[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万佳欢;;浅论体育深度报道的报道模式[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袁雍文;;系列报道摄影探责[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周大勇;;在信息解构中确立主体性——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法与步骤的探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薛晓东;俞德春;;小切口反映大社会——浅谈新闻摄影专刊的创作与改革[A];按“华赛”标准共创中国新闻摄影新辉煌——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暨“华赛”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阎亚平;;面对灾难新闻图片怎么说[A];坚持科学发展 辉映伟大时代——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C];2008年
10 丁遵新;;论跟踪摄影[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敏利;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徐艳红;我国媒体自杀报道的伦理规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邢虹文;受众的社会分化与社会认同的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5 刘敏;媒介生态视阈下的新闻平衡报道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陈潇潇;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D];武汉大学;2010年
7 何镇飚;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贺蕾;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D];复旦大学;2012年
9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张桂芳;当代传媒影响下的趣味群体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兴荣;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申婧;中国内地报纸媒体同性恋报道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冯芳;“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性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赵莉城;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9年)《南方日报》农民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王珏;论国内财经报纸新闻报道的国际视野[D];河北大学;2011年
6 雷婉霞;中美报纸对我国汶川地震报道的比较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方红森;涉案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传播机制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瑶;《人民日报》全运会报道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连水仙;5·12汶川地震的媒介镜像[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时东辰;《人民日报》亚运报道研究(1974-2006)[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把握正确导向改进报道形式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N];济宁日报;2010年
2 记者 徐杰惠;以更优的状态更好的形式报道好盛会[N];廊坊日报;2010年
3 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李新民;做大主题报道 做强党报声音[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重大主题报道:党报创新的拳头产品[N];台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袁舒婕;报道巧打多张创新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记者 刘华;精心谋划 细化方案 圆满完成报道任务[N];驻马店日报;2011年
7 《钱江晚报》副总编辑 张亮;重大主题报道四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8 付永文;让政务报道“活起来”[N];吕梁日报;2010年
9 记者 吴晓琳;报网互动“无缝报道”[N];天津日报;2010年
10 欧志强山西经济日报社;浅析如何体现新闻的价值[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