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小波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李鹏辉  
【摘要】:近20年来,基于振动的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和高精度3大特点,可以实现结构健康的实时在线监测。小波分析是一种信号的时间-尺度(时间-频率)分析方法,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在时域和频域都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在结构损伤识别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数字图像处理和小波分析方法为结构振动信号的测量和损伤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77,50925828)的资助下,进行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小波分析的损伤识别研究。 本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结论: 1、分析了损伤识别中小波函数的选择方法。具有对称性的小波适合进行损伤识别。消失矩的阶数越高,其支撑长度会越长,对信号微小差异的刻画越明显,但是会增加计算时间。因此小波函数的选择应该在消失矩阶数和计算时间上找到一个平衡。消失矩的阶数至少应大于2,并且消失矩的阶数一般为4比较合适。 2、研究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响应能量密度函数统计矩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将振动响应分解为离散的能量分布,用小波系数构造相对零阶矩(RDI)、规格化零阶矩(NDI)损伤识别指标进行损伤识别。通过统计假设检验方法确定结构发生损伤的阈值。推导了单元模态应变能差的灵敏度矩阵,可以在较少实测模态的情况下识别板的损伤程度。板结构的数值算例表明这种方法在含有一定噪声干扰的情况下对单损伤和多损伤均能精确识别。 3、对结构自由振动的响应进行小波变换,建立基于残余小波力的损伤识别指标。将环境激励看成是平稳的随机过程,运用随机减量技术模拟自由振动的响应。结合矩阵分解在平面桁架的数值算例中进行了损伤识别,这种方法可以识别损伤的位置和程度,并且对噪声有很好的鲁棒性。 4、针对数字摄影测量进行多点动态位移的测量时面临数据量大、多路采集同步困难的问题,开发了多路位移监测系统。采用小波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使位移的精度达到0.01mm。磁盘阵列和同步信号发生器保证海量数据处理和多路相机之间的同步。在4层钢框架上实现了4路动态位移的同步采集,并与位移传感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套系统可以为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提供比较准确的位移数据。 5、提出了一种结合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和小波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采用高速相机采集梁的位移时程曲线获取模态信息,再由模态位移计算曲率模态。在单损伤和多损伤的情况下,曲率模态和曲率模态小波变换都能准确识别损伤的位置。通过小波变换系数计算了Lipschitz指数指标识别损伤的程度。简支梁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对单损伤和多损伤的位置和程度有很好的识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薛晓利;胡蓉;朱金陵;;一种改进的Gabor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唐凯;苏越;;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振动故障分析方法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6期
3 彭超;;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综述[J];山西建筑;2011年25期
4 尹骏晖;李伶;杜青;;基于神经网络和柔度曲率的简支梁损伤识别[J];山西建筑;2011年21期
5 韩宁;郑启宁;;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与优化[J];战术导弹技术;2011年03期
6 尤丽萍;房颖;;基于小波变换的多聚焦图像算法研究[J];机电技术;2011年03期
7 李会湘;刘利升;姜云峰;;基于遗传算法梁的损伤识别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8 陈长万;;基于动力特性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8期
9 刘静;唐国玉;;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及其性能评价[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3期
10 杨志远;;谈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年14期
11 任崇岭;曹成铉;李静;史文雯;;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短时客流量预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1期
12 陈晓娟;李松寒;隋吉生;王丽;;电力扰动信号的小波形态学去噪方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3 胡晋星;董建军;田亚丽;;基于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方法研究[J];山西电力;2011年03期
14 刘新刚;李仰军;;线阵CCD信号小波降噪方法研究及MatLab仿真[J];光学仪器;2010年06期
15 蒋庆;叶献国;连星;;结构损伤识别中小波基函数的选择[J];工业建筑;2011年07期
16 周漪清;薛家祥;何宽芳;张红兵;;埋弧焊方波电弧信号的指数衰减型阈值消噪[J];焊接学报;2011年06期
17 刘正平;王彦强;;基于小波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J];煤矿机械;2011年08期
18 孙迪飞;;电能质量分析与检测方法[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3期
19 陈娟;朱思敏;;小波分析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J];伺服控制;2011年05期
20 冯勇;许梅生;黄燕;;基于小波变换的外弹道测量数据处理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谢东;蔡正东;;基于曲率模态和小波变换方法的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黄健;凡友华;肖家友;高夕超;;基于小波分析和曲率模态的变截面梁损伤识别[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郭健;;不同尺度上桥梁损伤识别的信息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刘艳霞;李慧剑;张蔚;;基于塔式结构拓展信息的损伤程度识别[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秀碧;黄晓莉;刘永春;;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边缘检测[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6 王刚;黄泰翼;;基于小波变换和规则的汉语声调识别[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鲍文;刘金福;祝豪;;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厂实时数据压缩存储系统[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光芦;徐明;;基于小波分析炮击振动信号的降噪处理[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王小侠;赵凤群;戴芳;方小艳;;基于分形维数的四叉树图像编码[A];2006“数学技术应用科学”[C];2006年
10 吴昊;曾国卿;;一种基于Haar小波的图像处理技术[A];2006“数学技术应用科学”[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辉;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小波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少梅;数字地貌晕渲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3 王强;基于声信号检测的管道TPD预警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姜朝阳;作物冠层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序列分析与阻力估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张旗;基于属性的图像分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6 柯丽;基于小波变换的空间遥感图像实时压缩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董卫军;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姜长泓;轨道车辆轮轴故障检测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丽明;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识别与分析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10 修吉宏;基于图像功率谱的航空图像质量判别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丽;基于小波分析的连续梁损伤识别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范小军;梁桥的动力损伤诊断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琦;基于环境激励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模态分析与损伤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爱丽;模态曲率差值法在拱肋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建荣;钢桁架拱桥结构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法[D];重庆大学;2010年
6 姜治明;基于Hilbert-Huang的井架损伤识别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王义远;简支梁损伤识别曲率模态方法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陈明璐;海洋平台损伤识别与定位方法及模型试验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9 江定宇;大跨度桥梁的精细化损伤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郭宗江;基于应变模态的桁架结构损伤识别[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田殷学平;中药质量控制又添新武器——小波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广西 陈华杰;EVD,一路走好[N];电子报;2002年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 李炜;探寻视频编码技术发展的足迹[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4 陈尔香;在烟草化学王国里驰骋[N];经理日报;2006年
5 ;能否利用潮汐预测地震[N];科技日报;2008年
6 张东方;沙明;杨松松;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特大桥呼唤健康监测系统[N];中国建设报;2004年
8 王瑞水、刁骋;百余专家交流桥梁“把脉”术[N];中国交通报;2005年
9 清华同方视讯公司 袁野;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本报记者 侯季光 苏伟;九五期间我国土木工程科技取得重大进展[N];中华建筑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