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异氟烷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及米诺环素的保护作用

施庆余  
【摘要】:异氟烷是目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之一,自1982年问世以来已经在临床使用了将近20年时间。异氟烷适用于包括婴幼儿在内的各年龄段的手术患者,应用范围广泛。但是,自1999年首先发现NMDA受体阻断剂能引起发育期大鼠发生神经元广泛凋亡以来,有关异氟烷是否具有发育期神经毒性的问题迅速引起麻醉工作者、神经学家和患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发育期临床相关浓度和时间的异氟烷麻醉能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层、海马、丘脑以及脊髓等部位的神经元凋亡增加;能影响发育期神经元的神经突的生长速度和突起的数量;并且发育期的异氟烷麻醉能引起一定时间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然而,目前研究中仍有许多争议的地方,特别是异氟烷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和发育期异氟烷麻醉后是否能遗留长期的结构和行为学改变及机制等方面。此外,目前尚缺乏能针对异氟烷诱导的发育期神经毒性机制的,能有效预防或消除此种毒性作用的药物。 本研究拟首先通过观察异氟烷麻醉对发育期大鼠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凋亡、远期神经元密度和学习记忆能力、皮层和海马前炎症因子mRNA表达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临床相关浓度异氟烷对发育期(出生后7天,P7)大鼠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并为下一步的干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进而通过离体和在体研究观察米诺环素对异氟烷诱导的发育期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为有效减轻或消除异氟烷的发育期神经毒性提供药物选择。这些研究预期将为临床上更加科学、更加安全使用异氟烷提供理论依据。 1、明确异氟烷对发育期大鼠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远期神经元密度的影响; 2、研究异氟烷对发育期大鼠大脑前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机制; 3、明确发育期异氟烷麻醉对大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4、观察米诺环素对异氟烷诱导的大鼠发育期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 1、凋亡神经元统计和神经元密度计算 P7 Sprague-Dawley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氟烷麻醉组(A组)。A组大鼠35℃恒温下1.5%异氟烷麻醉6h,C组自主吸入空气6h。每组取3只大鼠,行动脉血气分析。每组各另取3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active caspase-3阳性神经元,计算阳性率。其余大鼠继续饲养至出生后60 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NeuN表达,比较两组大鼠皮层神经元密度。 2、观察前炎症因子mRNA动态表达和IκBα蛋白变化 P7 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氟烷麻醉组(A组)。A组大鼠35℃恒温下1.5%异氟烷麻醉6 h,C组自主吸入空气6 h。A组于麻醉前(T0,基础状态)、麻醉2h (T1)、4h (T2)、6h (T3)、麻醉停止后4h (T4)、6h (T5)、12h(T6))、24h(T7)时,C组在对应时点各取4只大鼠,提取总RNA,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海马和皮层IL-1βmRNA、IL-6mRNA及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测定IκBα蛋白含量。 3、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 P7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氟烷麻醉组(A组)。A组大鼠35℃恒温下1.5%异氟烷麻醉6h,C组自主吸入空气6h。待大鼠麻醉苏醒后,回笼继续饲养至出生后60 d,行Morris Water Maze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在平台隐藏实验和平台转移实验中的差别。 4、米诺环素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取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于96孔板中,培养5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异氟烷麻醉组(A组)、米诺环素1μmol/L组(M1组)及米诺环素10μmol/L组(M2组)。C组神经元在37℃下空气处理6h,A组神经元在37℃下用1.5%异氟烷处理6 h,M1和M2组神经元分别在加入米诺环素1μmol/L/10μmol/L 10min后同A组一起进行异氟烷处理。相差显微镜下观察4组神经元形态,MTT检测神经元活性,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 5、米诺环素对发育期大鼠的保护作用 P7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异氟烷麻醉组(A组)、米诺环素组(M组)。A组大鼠分别在35℃恒温下1.5%异氟烷麻醉6 h,C组自主吸入空气6 h,M组大鼠分别在麻醉前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mg/kg后同A组一起麻醉。A组、M组于麻醉前(T0,基础状态)、麻醉2h (T1)、4h (T2)、6h(T3)、C组在对应时点各取3只大鼠,提取总RNA,Real-time PCR测定海马IL-1βmRNA、IL-6mRNA及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提取T2时间点总蛋白,Western blot测定IκBα蛋白含量。每组在T3各另取3只大鼠检测大脑皮层active caspase-3阳性神经元并计算阳性率。 1、凋亡神经元数量和神经元密度 A组大鼠皮层active 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C组(P0.05)。两组大鼠海马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远期皮层神经元密度相当。 2、前炎症因子mRNA动态表达和IκBα蛋白变化 C组各时点海马IL-1βmRNA、IL-6 mRNA和TNF-α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海马T1~5时IL-1βmRNA表达上调,T2、T3时IL-6 mRNA表达上调,T1~6时TNF-αmRNA表达上调(P0.05)。A组IκBα蛋白在各个时点的表达均较C组下降(P0.05)。 3、大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 在4天的训练过程中,两组大鼠的寻台潜伏期都进行性缩短,但是两组大鼠在寻台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等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米诺环素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A组神经元出现胞体肿胀、变形等改变;M1组神经元形态与A组接近,M2组神经元形态改变不明显,与C组相近。MTT结果显示A组、M1组神经元活性低于C组、M2组(P0.05)。A组、M1组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C组、M2组(P0.05)。 5、米诺环素对发育期大鼠的保护作用 M组皮层神经元凋亡明显少于A组(P0.05)。T1~3IL-1βmRNA、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均低于A组(P0.05)。M组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 1、1.5%异氟烷麻醉6h能诱导发育期SD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增加,但是对远期皮层神经元密度和学习记忆能力没有影响; 2、1.5%异氟烷麻醉可短暂上调发育期大鼠海马IL-1βmRNA、IL-6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这种上调作用可能是由NF-κB/IκB信号通路激活引起; 3、米诺环素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减轻异氟烷诱导的大鼠发育期神经元凋亡和前炎症因子升高,具有保护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泉 ,李大勇,冉大强,孙延清;异氟烷综述[J];山东医药工业;2002年01期
2 闫肃;戴体俊;曾因明;;鞘内注射烟碱对异氟烷、七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3 许鹏程;胡志超;戴体俊;;安氟烷、异氟烷的遗忘作用及其与γ-氨基丁酸A受体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4 范隆;薛纪秀;王天龙;;异氟烷全麻围术期老年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β(1-40)与锌水平的变化[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年03期
5 田振;周苏;张科学;刘刚;高苏麟;刘威;郭伟;何珂;戴体俊;栗海思;;异氟烷对幼龄小鼠生长发育趋势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年02期
6 马赫;阮林;;七氟烷、异氟烷和恩氟烷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0年06期
7 刘志刚;刘永芳;罗涛;陈雪君;夏中元;陈向东;;异氟烷对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2期
8 李宝林;气相色谱法测定异氟烷含量[J];色谱;1994年06期
9 李宝林,李迅,张国军,刘魁;异氟烷的质量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9年12期
10 高申山,徐美英,刘树孝,邓小明;地氟烷和异氟烷对风心病患者循环功能影响的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1 王贤裕,田玉科;异氟烷对大鼠术后学习记忆的影响[J];华中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12 张明阳;刘亚君;周美艳;陈晏;蔡慧明;宋苏沛;邵东华;杭黎华;戴体俊;;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对异氟烷镇痛和催眠作用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07期
13 刘志刚;刘永芳;陈雪君;赵博;吴迪;周芳;;异氟烷心肌保护的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14 于波涛,段艳冰,曾仁杰,姜云平,何蕾;气相色谱法测定异氟烷静脉乳中异氟烷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08期
15 张卫华;;异氟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18期
16 居骏;;七氟烷与异氟烷在腹部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10期
17 张彬;单士强;;异氟烷对心肌损伤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3年04期
18 张劭博;纪瑞华;邹最;石学银;林庆录;;异氟烷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08期
19 褚素霞;宋更申;郭毅;;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测定异氟烷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2年44期
20 李亚娟;李胜德;;在老年人麻醉中异氟烷对米库氯胺临床药效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慧明;韩平平;戴体俊;;异氟烷剂量依赖性增加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δ频段功率百分比[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王瑞明;方才;疏树华;;异氟烷镇痛、催眠作用与甘氨酸受体的关系[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3 李茁;杨静;刘进;;乳化异氟烷对在体清醒大鼠尾神经的阻滞作用研究[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广民;陶国才;;异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广民;陶国才;;异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丛丛;;CaMKⅡ磷酸化对大鼠异氟烷全麻效应的影响[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张明阳;刘亚君;周美艳;陈晏;蔡慧明;宋苏沛;邵东华;杭黎华;戴体俊;;鞘内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对小鼠镇痛作用的比较[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司振强;张羽;夏雪;郭燕;雍辉;黄益波;周慧轩;周美艳;戴体俊;;异氟烷遗忘作用与GHB受体的关系[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马汉祥;刘进;刘红;;Beagle犬异氟烷注射液MAC测定及诱导对循环的影响[A];宁夏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马涛;袁力勇;王丹;戴体俊;郭忠民;张励才;;鞘内注射p-MPPF对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春然;异氟烷在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胡中华;异氟烷麻醉后老龄大鼠海马突触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世勇;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在异氟烷致发育期大鼠神经元毒性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耀岐;MAPK家族在异氟烷大鼠心肌预处理延迟相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施庆余;异氟烷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及米诺环素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秋筠;钙离子在异氟烷神经细胞毒性和预处理保护机制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卿秋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异氟烷遗忘机制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2 李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异氟烷延迟相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臧宏刚;异氟烷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4 刘爱杰;异氟烷注射液的急性毒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石胜驰;异氟烷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6 颜萍;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异氟烷麻醉后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2年
7 王煜;MicroRNAs对秀丽隐杆线虫异氟烷敏感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丛丛;脑内CaMKⅡ磷酸化在异氟烷吸入麻醉及神经毒性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9 杨柳;异氟烷致新生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强;异氟烷致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p38MAPK通路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