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CPL实验研究和蒸发器数值模拟
【摘要】:航天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最热门,也是发展最迅速的一门科学。由于大功率和高热流密度的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航天器上空间的限制,传统的热控装置已经很难满足要求。近年来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稳定性能更好,传热能力更强的热控技术—毛细抽吸两相环路(Capillary Pumped Loop)备受关注,它是靠毛细芯结构的毛细抽力为系统提供驱动力,靠工质的相变散热。正因为CPL的高功率和远距离输送的特点,所以更适合应用于航天飞行器的热控系统中。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内国外CPL的发展现状,阐述了CPL的运行机理和传热特点。本文改进了原有的CPL实验系统,通过翻转蒸发器和在插入蒸发器的液体管路上开十字形的槽道,消除了不凝性气体对CPL系统的影响,并针对不凝性气体对系统的影响做了定性分析,指出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会阻塞液体管路导致系统的崩溃。
对改进后的系统进行了有重力倾角下和无重力辅助下的启动实验和变工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有重力辅助情况下,系统可以在加热功率100W~800W(热流密度达到2.05W/cm~2)下顺利启动;无重力辅助情况下,系统可以在加热功率100W~500W(热流密度达到1.28W/cm~2)下顺利启动。通过对系统的变工况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有良好的适应变热负荷能力。
本文建立了CPL蒸发器典型单元的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模型模拟了蒸发器不同热流密度下的运行情况,以及改变了蒸发器中蒸汽槽道的尺寸和形状后,槽道中的流动和换热情况。通过对蒸发器的数值模拟希望能够对蒸发器的优化设计指明方向。
|
|
|
|
1 |
曲艺,彭晓峰,刘涛;多孔芯冷凝器内流动与换热特性[J];中国科学E辑;2001年05期 |
2 |
宣益民,钱吉裕,李强;CPL复合毛细芯流动性能及工质特性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
3 |
曲艺,李智敏,颜岩,彭晓峰,刘涛;多孔芯冷凝器内流动与换热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
4 |
韩延民,刘伟,黄晓明;CPL蒸发器多孔芯内传热传质的非稳态数值模(英文)[J];宇航学报;2003年04期 |
5 |
王强,刘伟,刘志春,黄晓明;CPL蒸发器多孔芯温压变化的数值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6 |
李强;陈小波;钱吉裕;宣益民;;小型CPL启动与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9期 |
7 |
吕伦春;刘振华;;含纳米粒子流体的纳米颗粒参数对强化小型毛细泵回路热管换热性能的影响[J];宇航学报;2009年03期 |
8 |
刘庆志;侯增祺;;CPL系统温度波动现象分析[J];宇航学报;2006年04期 |
9 |
闫茂龙;舒水明;;蒸发器芯层内气液界面的波动原因[J];能源技术;2006年06期 |
10 |
刘志春;刘伟;杨金国;;CPL毛细芯冷凝器的数值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2期 |
11 |
涂正凯;万忠民;盖东兴;刘伟;;小型平板CPL蒸发器优化设计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
12 |
刘志春;刘伟;杨金国;邓芳芳;;CPL蒸发器毛细芯中流动与传热的场协同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3 |
万忠民;刘伟;;小型平板CPL蒸发器耦合计算及优化设计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2期 |
14 |
葛子平;卓友望;;铜纤维烧结毡毛细芯结构毛细泵环的性能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6期 |
15 |
万忠民;刘伟;;小型平板CPL蒸发器预热驱动过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16 |
曲伟,伊勇;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的控温特性和极限特性研究[J];节能技术;1998年02期 |
17 |
刘志春;史光;刘伟;杨金国;;新型平板式CPL的性能实验[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