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家兔嗅觉功能的OERP实验研究

杜金芳  
【摘要】:【研究背景】近年来以嗅觉丧失为主诉的案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文献显示交通事故中鼻外伤、颅前窝骨折等头部外伤患者约5﹪-10﹪会发生嗅觉丧失[1],法医学鉴定中关于嗅觉丧失的损伤程度及伤残等级鉴定,依赖于客观评定嗅觉丧失的方法。但由于鼻腔解剖以及嗅觉传导通路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嗅觉功能障碍的检查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判断,随意性较大,测试结果可靠性和稳定性差,加上患者的赔偿心理影响,限制了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因此,建立符合法医学鉴定需要的客观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 OERP[2],是由气味剂刺激嗅粘膜,应用计算机叠加技术,按国际标准10/20法在头皮特定部位记录到的特异性脑电信号。OERP主要反映感觉径路功能和大脑高级中枢的认知水平,作为评价嗅觉功能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较少受被试者配合程度和主观意愿的影响,具有客观、定性的特点。嗅觉诱发电位还处于实验的初级阶段,近来的研究多为电刺激嗅粘膜[3、4]或者毁损嗅球[5]的方法记录脑电波,与正常的嗅觉生理不符,因此,本实验将气体作为嗅刺激物,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实验室自主研发带有同步刺激装置的嗅觉刺激器,研究家兔的OERP成分,以期为法医学鉴定以及相关临床工作建立客观化、规范化的嗅觉功能检测方法。 【目的】选择醋酸异戊酯刺激家兔的嗅粘膜,在头皮Cz点记录特定的嗅觉诱发电位,通过比较醋酸异戊酯组与空气对照组OERP波形的差异,以及不同刺激量对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探讨嗅觉诱发电位在嗅觉功能障碍的检测应用上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方法】第一部分:设计、自制嗅觉刺激器并选择10例嗅觉功能正常的自愿者进行嗅觉诱发电位检测,以验证其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二部分:对家兔行耳源静脉麻醉,用自主研制的嗅觉刺激器对成年家兔分别行醋酸异戊酯和空气刺激,并用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Quest诱发电位仪记录相应波形,分析各组波幅及潜伏期的差异。将醋酸异戊酯组分为全剂量组和半剂量组,获得OERP各成分的潜伏期及波幅等指标值,分析不同刺激量对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所用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 【结果】(1)用自主研制的嗅觉刺激器能够在自愿者头皮的特定位置引出稳定的OERP波形,波形稳定且重复性较好。(2)在醋酸异戊酯组中自愿者和受试动物的OREP波形均主要由“正-负-正-负”四个波组成,根据相关研究,各波分别命名为P1、N1、P2、N2,不同个体波形基本相似,其中P1成分在部分受试者中不明显,有时还能记录到第三个正向P3波。而N1、P2、N2波比较恒定。(3)全剂量组波形各成分的潜伏期较半剂量组明显缩短,两剂量组OERP波形各成分(N1、P2、N2)的潜伏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而波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另一个指标N1/P2峰-峰值在全剂量组和半剂量组之间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个体间的变异度小;空气对照组未引出明显波形。 【结论】使用嗅觉诱发电位仪及自主研制的嗅觉刺激器,采用化学气体刺激能诱发出稳定的OERP波形,且随着刺激量的增加,N1、P2、N3波的潜伏期缩短。潜伏期和波幅可作为OERP分析的参考指标,但其个体差异较大;而N1/P2峰-峰值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刺激量的影响,变异度小,有望成为法医学鉴定中客观评定嗅觉功能障碍的一项电生理指标。 综上所述,嗅觉诱发电位作为一种客观检测方法在法医学鉴定中存在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蓝明扬,孟阳春,唐贤汉,戴小杰;两种硬蜱哈氏器的嗅觉功能[J];昆虫学报;1985年02期
2 李晓东;;哪些原因可引起嗅觉失灵[J];新农村;2006年06期
3 常崇艳,姜在阶,张之同;硬蜱哈氏器嗅觉功能的研究[J];昆虫学报;1989年04期
4 顾旭华;;幼犬嗅觉功能的开发方法探讨[J];中国工作犬业;2011年08期
5 王力光;谢伟东;董君艳;娄红军;徐汉坤;杨德志;李育;;犬嗅觉诱发电位测定方法研究[J];警犬;2004年08期
6 王力光;徐汉坤;;犬嗅觉功能测定的研究进展[J];警犬;2004年03期
7 方乐民;熊前;陈慧平;;谈谈犬优越的感觉机能与科学运用[J];中国工作犬业;2009年11期
8 王力光;;环境因素对犬嗅觉影响研究[J];中国工作犬业;2010年01期
9 黎明;;千奇百怪的动物舌头[J];云南林业;1991年06期
10 李川武;;犬的外部感觉功能及其应用[J];中国工作犬业;2009年10期
11 周洪林 ,黄海;马年话马[J];福建农业;2002年01期
12 王力光;董君艳;;警犬嗅觉障碍及缺失[J];警犬;2004年01期
13 甘筱中;甘霖;;对蜜蜂嗅觉行为的探究[J];蜜蜂杂志;2009年04期
14 樊天林;鼻子的自白[J];农家顾问;1996年02期
15 关键;;趣谈消防犬[J];养犬;2010年02期
16 黄海;马年话马[J];中国工会财会;2002年02期
17 ;禽味香[J];饲料与畜牧;1997年06期
18 陈益众;;饲料调味剂的应用[J];饲料工业;1993年10期
19 张大银;童传旺;万安;王赦焱;华田苗;;猫嗅球外丛层和僧帽细胞层年龄相关形态学变化[J];动物学杂志;2006年05期
20 ;资讯[J];绿色中国;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红;杜金芳;赵二红;;家兔嗅觉功能的OERP实验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智斌;牛文民;杨晓航;王渊;王卫刚;;血管性痴呆之嗅觉功能障碍与嗅三针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沈晶;伍建林;周世昱;苗延巍;包如意;;嗅觉相关中枢结构MR体积与年龄及嗅觉功能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徐春晓;王剑;倪道凤;姜鸿;魏伯俊;;Kallmann综合征的嗅觉功能和嗅球体积[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5 亓放;王剑;倪道凤;关静;高志强;陈晓巍;;头部外伤患者的嗅觉功能和形态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伍建林;张清;张竞文;宋清伟;苗延巍;;中枢神经系统愉快及非愉快气体激活相应脑区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实验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王剑;倪道凤;张振馨;有慧;关静;;帕金森病患者的嗅球体积、嗅沟深度和嗅觉功能分析[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伍建林;张清;张竞文;宋清伟;苗延巍;;人类嗅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愉快及非愉快气体激活相应的脑区)[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林静;魏永祥;杨凌;李国辉;邢飞鸿;苗旭涛;韩德民;;动物嗅觉功能检查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胡斌;韩德民;李云川;臧洪瑞;王彤;;嗅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功能检测的意义[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剑锋;OEP-98C型嗅觉诱发电位仪的研制及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和嗅觉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2 有慧;嗅觉系统结构和功能MR成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陈兴明;嗅觉诱发电位仪的研制和化学刺激诱发人嗅性相关电位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4 关静;嗅觉障碍临床特点和病毒感染嗅觉损伤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5 吴正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在脑机接口及认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郑政;针刺作用下肌肉活动的神经机制研究及一种针刺定量化方法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7 闫鹏;新型骶神经根刺激器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初步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水云;骨骼肌耐疲劳训练、力学性能及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9 孙毅;经颅磁刺激技术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10 吕彦恩;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的电生理机制及国产神经刺激系统研制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金芳;家兔嗅觉功能的OERP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杜金芳;家兔嗅觉功能的OERP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沈晶;健康国人嗅觉相关中枢结构MRI体积与年龄及嗅觉功能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兰希福;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嗅觉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叶斌;胡须输入信息缺失诱导嗅觉功能上调的跨感觉模式可塑性及其细胞机理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1年
6 高小幼;颅脑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MR体积测量与嗅觉功能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7 谈世东;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特征、影像及其嗅觉功能的对比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边志刚;鼻内窥镜手术前后嗅觉功能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黄伟昌;基于无线能量和数据传输的视觉假体刺激器的测试与评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郑伟;贝类嗅觉基因的鉴定与同源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长松 李新龙 通讯员 罗芳 实习生 杨玉玲;湖北科学家探究嗅觉之谜[N];湖北日报;2011年
2 刘道安;邢永仓;天津成功重建喉全切后嗅觉功能[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大多数动物有两种嗅觉:分别帮助“找方向和找对象”[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记者 郑晓春;以研发出可探测癌症的电子鼻[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韩晓玲、通讯员 万霞;磁场刺激器华科大诞生[N];湖北日报;2005年
6 朱国旺;踏入冷门勤求索 只为斯人可闻香[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托尼·卡班 编译 高月娟;脊髓刺激器让我可以再走路[N];北京科技报;2006年
8 常丽君;哈佛育出能“闻”出光线的小鼠[N];科技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章文峰;上海尝试提供24小时“儿女”家庭式照顾[N];中国社会报;2009年
10 周燕;鼻子能嗅出危险,并发出避险警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