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弯曲裂纹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
【摘要】:传统计算裂纹等不连续问题的数值方法有很多,但从计算效率和方法的简易性来说,都未能令人满意。1999年,扩展有限元法(XFEM)被正式提出。它基于传统有限元法的框架,通过增加节点的附加自由度和采用附加函数的方式,实现了几何不连续和有限元网格的分离,在计算不连续问题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介绍了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和裂纹扩展准则。同时详细阐述了扩展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和位移模式,给出了有效的数值积分方案,并制定了程序流程。基于以上理论和方法,编制了扩展有限元程序。
其次,利用编制的扩展有限元程序,对平面裂纹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讨论了J积分路径和网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相对长度、板的长宽比和裂纹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模拟了平面裂纹在纯Ⅰ型、纯Ⅱ型和Ⅰ-Ⅱ混合型载荷作用下的准静态扩展。
最后,基于Reissner理论,编制了弯曲裂纹的扩展有限元程序,研究了J积分路径和网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相对长度、板的长宽比、板厚和裂纹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并讨论四边简支与四边自由两种边界支撑的影响,然后采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模拟了弯曲裂纹在纯弯曲、纯扭转和弯扭组合型载荷作用下的准静态扩展。
文中计算的应力强度因子的结果和变化规律,可以作为工程上相关问题的参考。编制的扩展有限元程序和准静态裂纹扩展的模拟方法,对进一步分析板壳裂纹在冲击载荷下的扩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1 |
谢为安;有限弹性板共线裂纹群的应力强度因子[J];力学季刊;1984年03期 |
2 |
刘雪惠;黄其青;王少华;梁可人;;多裂纹加筋板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解——Paris位移公式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
3 |
黎之奇;柳春图;胡振威;;含表面半椭圆裂纹板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三维光弹分析[J];实验力学;1991年04期 |
4 |
张端重,柳春图;含椭圆型表面裂纹板的复合型三维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与分析[J];力学学报;1989年03期 |
5 |
严波;刘成;柳军;赵莉;;利用压电补片修补裂纹板的效能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
6 |
杨丽敏;柳春图;曾晓辉;;计算Reissner理论各向异性板应力强度因子的半权函数法[J];机械强度;2006年01期 |
7 |
崔德渝,张行;正交各向异性板平面剪切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复变-变分解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2年02期 |
8 |
崔德渝,谷培,张行,Davies G.A.O.;求解含孔边裂纹各向异性板应力强度因子的复变—广义变分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1989年02期 |
9 |
李炳锋;董世方;;应力强度因子的积分变换与数值求解法的比较[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0 |
杨慧;曹平;汪亦显;黎振兹;黄尚安;;斜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计算及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1 |
孟广伟,陈塑寰,刘寒冰,王军;杂交/混合奇异弯曲板单元列式方法及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J];机械强度;2001年03期 |
12 |
张正国;正交异性板Griffith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的计算[J];力学与实践;1981年02期 |
13 |
张相周;含双共线裂纹板的弹性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1982年04期 |
14 |
顾志芬;两种材料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J];复合材料学报;1986年03期 |
15 |
罗钢明,张永元;等参边界元及其奇性元在管状结构三维裂纹问题中的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1986年01期 |
16 |
郑志强;具有任意曲线裂纹的圆柱体扭转应力强度因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
17 |
陈夫尧,高永寿;表面裂纹平板的胶粘贴补研究[J];航空学报;1989年12期 |
18 |
赵诒枢;;复合型断裂的经验准则[J];固体力学学报;1990年02期 |
19 |
易志坚;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一种新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
20 |
徐克明,钟伯明,魏嘉荃,陈抡元;拉伸圆杆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