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的随机共振法研究
【摘要】:高速数字系统工作时由于装置中时钟电路和晶振的电磁辐射,会产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对这种微弱电磁波信号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同于传统的信号检测方法,随机共振技术可将部分噪声能量转化为信号能量,从而增强信号强度,提高信号的信噪比,以达到检测微弱信号的目的。本文将随机共振理论应用在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检测工作中,实现从复杂噪声背景中提取微弱电磁波信号的特征信息。
在比较和分析了传统自适应算法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随机共振理论的自适应算法作为微弱信号提取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算法以信号输出信噪比为检测指标,可动态调节算法中的权向量值以引导发生随机共振效应,使信号幅值得到增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共振理论的自适应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号信噪比,提高了从复杂噪声背景中提取微弱信号的有效性。
基于随机共振理论和双稳态结构模型,本文设计了一套信号测试系统,作为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平台中的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块。该测试系统的算法模块嵌入了本文设计的自适应随机共振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对该信号测试系统进行了模型结构仿真设计,并对实测的两套数字系统产生的泄漏信号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证实了该信号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杨祥龙,汪乐宇;随机共振技术在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1年02期 |
2 |
蔡卫菊;金波;刘开健;;随机共振理论与微弱信号检测应用综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年04期 |
3 |
段江海,宋爱国,王一清;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随机共振[J];信号处理;2004年02期 |
4 |
刘利姣;黄光明;杜茜;李亚兰;;大参数随机共振的两种方法及数值仿真[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7年03期 |
5 |
刘利姣;黄光明;杜茜;李亚兰;;大参数随机共振的两种方法及数值仿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6 |
张文英;王自力;张卫东;;利用随机共振实现Lévy噪声中的信号检测[J];控制工程;2009年05期 |
7 |
杨祥龙,江波,吴为麟,童勤业;工程信号测量中的自适应随机共振应用[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3年02期 |
8 |
杨祥龙,江波,吴为麟,童勤业;小信号检测中的自适应随机共振技术[J];信号处理;2003年02期 |
9 |
杨祥龙,江波,吴为麟,童勤业;小信号检测中的自适应随机共振技术[J];自动化仪表;2004年01期 |
10 |
周关林;李钢虎;成静;;海洋环境噪声背景下水声信号检测的新方法[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9年02期 |
11 |
李建清,段江海,宋爱国;二进制信号传输中随机共振与线性方法的比较[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4年04期 |
12 |
段江海,宋爱国,温秀兰,崔建伟;神经元中的随机共振及含噪周期方波脉冲信号的最优检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3 |
张良英,曹力,吴大进;具有色关联的色噪声驱动下单模激光线性模型的随机共振[J];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
14 |
段江海,宋爱国;双稳系统中非周期随机共振的数值仿真[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5期 |
15 |
罗晓琴,朱士群;两种色噪声共存的双稳光学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J];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S1期 |
16 |
王利亚,印春生,任琴,左健,许存义,潘忠孝;强噪声背景中微弱信号检测的初步研究[J];分析化学;1999年12期 |
17 |
田春洁,孟玲玲;周期脉冲信号在阈值系统中随机共振特性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4年11期 |
18 |
吴晓静,郭卫民,蔡文生,潘忠孝;随机共振与仪器分析中弱信号的检测[J];分析测试学报;2003年01期 |
19 |
王强;高宝成;;随机共振理论在色噪声背景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0年01期 |
20 |
郭愉生,郭东来;误码率与随机共振[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