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湖生态修复生态因子时空序列变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环境与地域的特殊性,大多数城市公园湖泊遭到污染,富营养化严重,失去了应有的景观生态价值。生态修复通过强化自然界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是目前受污染湖泊治理普遍应用的新技术。
本研究以武汉市紫阳湖为例,依托紫阳湖生态修复工程展开研究。紫阳湖作为武汉市一级保护湖泊,2007年之前的监测显示紫阳湖水质为劣V类,富营养化严重。为了对水域进行治理,相关部门在紫阳湖展开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截污、水生植被种植、人工湿地建设等。本文通过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全程跟踪监测,分析修复工程中水质理化指标与生物指标随时间序列的变化;通过对紫阳湖富营养化的评价,研究生态修复效果的检验指标及其敏感性,结合当前的富营养化评价体系,提出新的水质检验参数用于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后水质的诊断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紫阳湖水质得到良好的改善,基本稳定在地表水IV类标准;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从大型群体性藻类转变为小型个体藻类,藻类生物量得到良好的控制,富营养化状况得到改善。通过研究生态修复效果的检验指标,检验生态修复效果各指标的敏感性,本文提出新的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后水质的诊断和评价方法——湖泊水质指数(LQI),为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效应的诊断和湖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