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桥墩沉降对轻轨轨道平顺度影响的研究

汪建平  
【摘要】:轻轨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的安全性极为重要。近年来地铁工程迅猛发展,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在交通线路规划上,不可避免会出现地下工程穿越既有交通线路的情况。对于高架轻轨线路,桥梁附近岩土工程的施工会引发桥墩的沉降,进而导致桥面轨道线路平顺度的变化,危及行车安全。因此,施工方必须对某些沉降值加以特别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桥墩沉降极限值和极限值下轨道平顺度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此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合理建议,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通过研究城市轻轨桥和桥上轨道线路的特点,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适合分析桥墩沉降问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对钢筋混凝土采用分离式建模,分别建立了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模型。采用弹簧来模拟桥梁支座和轨道扣件。该模型可作为铁路桥梁桥墩沉降对轨道影响这类问题的通用分析模型。 2.以单墩沉降为案例,计算分析了桥墩横桥向变位、竖向沉降、顺桥向变位、顺桥向转角和横桥向转角这五类边界对轨道不平顺产生的影响。并以竖向沉降为边界,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箱梁配筋率、箱梁预应力和轨道扣件刚度对轨道不平顺的影响。 3.结合武汉市地铁工程循礼门段施工中具体情况,论文计算分析了三类位移组合边界条件对轨道不平顺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致使轨道进入综合维修和保养时桥墩发生位移的类型和位移极限值。希望这些工作能为施工部门和轨道运营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钢;赵国堂;徐贵红;张鹏;周志军;;轨道检测波形综合展示分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建筑;2011年07期
2 徐伟昌;;利用轨道质量指数(TQI)预测轨道不平顺发展的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11年02期
3 杨飞;黎国清;刘金朝;孙善超;;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预设试验最大幅值的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07期
4 房建;雷晓燕;练松良;刘林芽;;轨道不平顺数据分析程序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杨飞;宋国华;黎国清;;成灌城际铁路桥上周期性高低不平顺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6 ;新干线列车轨道检测技术[J];铁路技术创新;2009年01期
7 赵世家;武明辉;;地铁轨道结构的振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8 芦荣;;轨检车数据在指导现场维修中的运用[J];铁道建筑;2011年07期
9 辛涛;高亮;郑晓莉;;车辆-有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及验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陈双喜;林建辉;陈建政;;基于改进的EMD方法提取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态特性[J];振动与冲击;2011年08期
11 刘林芽;吕锐;王林安;;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对红旗渠的振动评估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2 朴明伟;孔维刚;方照根;兆文忠;;基于准静态轮轨关系的车辆动力学基础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1年04期
13 刘海涛;郭文华;;轻轨车-轨道梁-刚构桥空间耦合振动分析及乘坐舒适性评价[J];铁道学报;2011年09期
14 董城;李忠献;;北京南站站厅结构列车运行激励的振动分析[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5 李广军;金炜东;王骏;丁建明;;列车横向半主动悬挂建模及其模糊控制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8期
16 闫春岭;唐益群;;地铁荷载下粉性土动力特性研究进展[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17 李广军;张翠芳;金炜东;;基于Simulink的列车横向半主动悬挂系统建模与仿真[J];中国铁路;2010年08期
18 熊思;;两种算法在高铁桥墩沉降趋势中的比较[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4期
19 张红;李立君;谢洁飞;;基于HHT的剪力称重轨检测信号去噪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13期
20 张立娟;武雁峰;应雪;;我国某主型铁路敞车的动力学建模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国华;黎国清;高芒芒;;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时的车-线-桥垂向系统耦合振动分析[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龙志强;史国华;王连春;;磁浮列车轨道不平顺对悬浮状态的影响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3 李娟;;浅谈提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整治[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4 张格明;;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及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张格明;;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及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C];1999年
6 葛玉梅;袁向荣;;轨道不平顺对桁架桥动态响应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7 常春伟;王炳灵;鲍存坤;周宏业;;高速铁路行车速度对桥上列车走行性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8 赵国堂;;客运专线轨道动态检测关键技术[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9 王强;;提速后轨道检测技术分析与探讨[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10 赵国堂;;客运专线轨道动态检测关键技术[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格明;中高速条件下车红桥动力分析模型与轨道不平顺影响[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张洁;轨道不平顺非均匀采样信号谱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宁静;基于EMD和Cohen核的时—频分析研究及其在轨道不平顺监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志军;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高建敏;铁路有砟轨道下沉及高低不平顺发展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吴学杰;机车车辆系统中减振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刘德军;风—列车—线路—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陈春俊;高速列车横向主动、半主动悬挂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林玉森;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建平;桥墩沉降对轻轨轨道平顺度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左玉云;铁路轨道不平顺对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3 周佳亮;基于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的轨道不平顺估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德水;轨道不平顺的测量与数据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魏冲锋;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时域转换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冬梅;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中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卫纬;车辆—轨道系统运行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旭久;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限值及曲线通过关键动力参数取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张馨;典型振动对车辆结构动应力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10 高永辉;高速铁路车辆—轨道—桥梁空间耦合振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胡晓伟;历时8天穿越90米[N];天津日报;2010年
2 石扬民 朱群俊 王理丽;记录万里长江第一地铁隧道[N];中国档案报;2011年
3 记者 袁弘;“双龙”过江 水平桥静[N];成都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良苏;“十七局集团是铁路客专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标兵”[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