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汉英一价动词对比研究

李佳隶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配价理论引进现代汉语研究中起,国内的诸多学者借此对现代汉语动词进行了描述和研究,尤以一价与三价动词的研究成果居多,而在对比的角度研究一价动词的则鲜有研究,本文主要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单向对比)来研究汉语中的一价动词。 本论文综合利用中外“配价”理论的研究成果,具体的运用删除法与逻辑上的语义蕴含测试这两种方法,确定现代汉语中的一价动词。同时,在实际判断价的操作中,对于出现的时间、处所名词、介词引导的名词是否为价,“把”字句“被”字句的动词配价等如何处理,本文进行了描述。确定汉语一价动词后,在已分类的现代汉语一价动词中,则采用“三个平面”理论思想中的“价质、价位、价用”进行描述。 由于《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现代汉语一价动词,能代表现代汉语一价动词的使用情况,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以本论文穷尽式地进行研究,以第5版中一价动词作为研究对象。相对于前人的研究,本文除了对动词进行分类,还进行汉英对比。本文从一价汉语动词的英语翻译结果入手,在翻译结果的基础上分类,再在英语翻译结果之上对汉语动词进行考察,研究一价汉语动词配价情况及句模,试图找出一价汉语动词的部分翻译规律。 总之,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价动词进行系统的配价分析,并进行汉英一价动词的对比研究,这对汉英翻译是非常有意义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家煊;;朱德熙先生最重要的学术遗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2 程中一;;动词和动词词组专项练习[J];考试(高考·试题设计版);2011年08期
3 谢耀;;高考必考考点:动词和动词词组辨析[J];考试(高考英语版);2011年09期
4 ;同步课堂Unit1[J];时代英语(高三);2010年07期
5 ;同步课堂 Unit 1[J];时代英语(高三);2011年07期
6 王晓娜;;论动词优先说——兼论汉语和英语的类型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7 魏高鹏;;英汉介词对比与翻译[J];青年文学家;2010年22期
8 董粤章;;构式、域矩阵与心理观照——认知语法视角下的“吃食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葛树魁;;“所”字词组结构考略[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程雪连;;通过《英汉动词概念结构的差别对其被动表达的影响》看英汉被动句式[J];经济师;2011年08期
11 王文明;;英汉谓语比较与翻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5期
12 周秀娟;;高中英语翻译教学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考英语);2011年04期
13 李文奇;;越南学生学习时间副词“正在”、“正”的偏误考察[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4 管玮;;普通话自然话语中的转述语[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6期
15 胡雯雯;;浅析英语中基本助动词的使用[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16 付晓燕;;英汉语言中的重复现象及翻译方法[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7 杨冰;;英汉翻译中的“动静”语际转换[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18 刘亚敏;;英汉语篇省略对比及翻译策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9 张小翠;张小柳;;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拷贝句式探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0 苟晓茹;;军事新闻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燕;舒华;周晓林;郑先隽;;汉语动词隐含因果性对代词加工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韩在柱;舒华;;汉语动词和名词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来自两例个案的证据[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姚雪;张奇;;汉语动词空间方位表征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高兵;杨玉芳;;整体语境和局部语境对代词理解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家骅;;透过汉俄对比看汉语动词体范畴的若干特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韩习武;刘春阳;;汉语动词次范畴化的形式描写[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昱琪;周强;;大规模真实文本中汉语动词语法搭配模板的自动识别[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冀铁亮;孙薇薇;穗志方;;语言学与统计方法结合建立汉语动词子类框架类型集[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家骅;;透过汉俄对比看汉语动词体范畴的若干特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怀成;现代汉语动词指称化的层级分布及其类型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韩玮;英汉主观位移句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颖;从评价体系看商业评论中态度意义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9 张爱朴;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隶;汉英一价动词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金花子;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阮氏蕾;汉语动词“吃”的词义与越南语动词“ǎn”对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古丽夏·阿克巴尔;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维汉口语语码转换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平飞;蒙城方言动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石欣;蒙古国小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俊清;佤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永娟;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体的习得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朱桂兰;[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0 姚雪;汉语动词的空间方位表征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更加精彩[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林桂蓁;“去留肝胆两昆仑”究竟何解[N];文艺报;2000年
3 马庆株;语法理论意识走向自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侯且岸;中国史学与文化研究的若干反思 (之三)[N];学习时报;2003年
5 金艳;漫谈文章标题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芦自军 金珍;汉语在英语写作中的误导因素分析[N];伊犁日报(汉);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