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速度检测与控制研究

王少威  
【摘要】:目前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常见控制策略有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等,也有很多新控制策略层出不穷,如智能控制、滑模控制等。由于其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数控机床、机器人、工业电气自动化等行业,人们对其伺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许多科技工作者还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伺服系统的一些关键环节和细节处理。本文主要针对矢量控制系统速度环进行一些探讨,在速度检测、速度控制器设计、转动惯量辨识等影响速度性能的环节做一些新尝试和研究。 首先,针对M法中根据位置编码器计算输出速度之缺陷,提出单维卡尔曼滤波器计算速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加速度。分析M法测速特点后,建立系统噪声方差自适应的单维卡尔曼滤波器估算电机转速,由于系统误差主要与转速及其变化程度有关系,所以构建一个含转速及其变化程度的多项式关系式近似表示自适应噪声方差。以卡尔曼滤波器输出速度为参考速度,运用软件锁相环估算加速度,避免微分运算就可计算加速度。 然后,为调节基于PI控制的速度环PI系数需要辨识出转动惯量,提出用蚁群矢量移动算法同时辨识永磁交流伺服系统负载运行时的转动惯量和负载转矩,以利于速度环PI参数整定和转矩补偿。运用采样得到的d轴电流和速度序列数据,基于最小方差原理,建立蚂蚁信息素散发模型,使得蚂蚁位置与实际转动惯量和负载转矩越接近,蚂蚁散发的信息素越大。根据蚁群总信息素分布情况,计算蚁群的理想分布期望,与实际蚁群分布比较后,启发蚁群矢量移动,并朝最优方向聚集,收敛点为辨识最优解。另外,分析电机模型后,建立电机输出量的误差函数,使之含有各种待估参数,引入单层神经网络,运用梯度方法动态更新权值,再通过权值估算电机参数。 接着,提出最小拍法设计速度控制器。研究用最小拍无纹波数字化方法设计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速度控制器。把电机传动过程模型的连续域传递函数转换成数字域Z形式传递函数,根据速度指令的Z变换输入形式,事先设定预期误差传递函数,使得在有限拍内就能输出稳定的速度信号,然后依据最小拍无纹波零极点配置原则,反推出数字控制器的形式,并使速度控制器输出的电流指令信号在有限拍内就能稳定。最后,描述柔性连接引起的速度谐振问题,利用IIR和FIR方法设计陷波器,比较两种方法,并做理论仿真。 本文提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有一定效果,以后研究中需要坚持不懈地完善这些方法,使之能够满足工程需求且应用于实际产品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霆,杨建武;便携式伺服系统动态性能分析仪[J];电气时代;2001年10期
2 陈华;;基于MICROⅡ的条外透明纸输送装置的控制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1年05期
3 方重,吕西林;电液伺服式TMD结构控制系统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94年04期
4 周云占;航测仪器的关键电路──伺服反馈回路原理、特点、调整及维修[J];铁路航测;1996年01期
5 邵瑶琴,曾良才;AGC油缸的测试方法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6 ;无刷伺服电机[J];微特电机;2000年04期
7 龚仲华;FANUC AC伺服特殊故障的维修[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3年05期
8 王茂,黄丽莲;高精确度测试转台陀螺伺服系统设计及实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9 杨国军;电液伺服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4年06期
10 周璇,刘双喜;基于DSP技术的角位置伺服控制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2期
11 ;基于台达运动控制技术的LED组件检测机[J];伺服控制;2008年04期
12 吴绍坤;;罗升电气产品在制药包装设备(压片机)上的应用[J];伺服控制;2008年08期
13 ;台达:永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访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伺服数控产品处经理李文建先生[J];伺服控制;2008年08期
14 李赛辉;雷金奎;;基于DSP的数字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年03期
15 赵江波;王军政;;动压反馈伺服阀的反馈性能测试方法[J];航空学报;2009年10期
16 ;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结构组成[J];伺服控制;2009年06期
17 梁新强;邓转龙;;新型联体提升货柜的研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08期
18 许雄鹰,马东平;基于80286的全功能车床数控系统研究[J];电机电器技术;1995年03期
19 王正齐,石景光;新型DEH伺服卡推广应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0 ;伺服产业中国崛起[J];伺服控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俊杰;;一种伺服弹性数学模型的修正方法[A];第八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章俊杰;;某型飞机的全机地面结构模态耦合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李玉冰;孙玉洁;李征;;冷轧机架间的张力控制[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刘泽强;王栋;王光明;;小羚羊直升机排故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梁海泉;樊荣;;头尾削尖技术在PQF轧机上的应用[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6 朱广斌;孟小利;严仰光;;基于DSP永磁同步伺服系统速度环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永谦;张昱;程韬波;王笑丹;;基于全数字伺服控制单元的运动控制算法的研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8 王艳;雷海东;余钫;李超;金鑫;陈智勇;鲁道邦;裘晓俊;陈云起;管妮娜;左毅力;朱熙文;盛荣武;;铷原子标准频率产生器及相关技术[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9 谢向群;张奉贤;于步明;毛玉生;袁吉;;热连轧卷形控制技术的探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佳特;;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性能评估与改进[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威;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速度检测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郑洪波;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及其节能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3 刘成;电液伺服道路模拟试验随机波形再现的时域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肖本贤;多轴运动下的轮廓跟踪误差控制与补偿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陈军;短信号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李翔龙;电火花铣削加工中伺服运动及工具补偿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李杏华;激光跟踪系统的设计[D];天津大学;2003年
8 李洁;机(舰)载目标真值测量设备伺服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9 关朝亮;复杂光学曲面慢刀伺服超精密车削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杨琼梁;超声速飞行器烧蚀与结构热耦合计算及气动伺服弹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盛涛;基于工业PC的6轴伺服控制卡的研究和实现[D];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001年
2 朱新勃;基于DSP的卫星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余成文;基于DSP和PCI总线的伺服加载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杨丽珍;CD光驱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侯跃谦;PWS-100型电液伺服动静万能试验机动态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6 范丽鹏;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伺服动刚度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鑫;电液伺服加载台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樊则文;导弹伺服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钱会强;天线罩电厚度测量设备的多轴控制系统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方雅;肘杆式伺服曲柄压力机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十八所所厂联合十周年 伺服专业发展五十周年[N];中国航天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胡启林;埃斯顿:立志突破高端伺服瓶颈[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华平;伺服吹瓶机引领吹瓶机行业走向节能环保[N];华夏酒报;2009年
4 闻瞻;伺服技术研究所伺服领域成果丰[N];中国航天报;2001年
5 湖北 夏凌;慎用R×10k挡测伺服电路[N];电子报;2007年
6 孙丽嘉;蓝光影碟机伺服功能首次单芯片化[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江西 曾海萍;万利达N30型VCD机不读碟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5年
8 张黎;Nilpeter推出MO-3300窄幅轮转印刷机[N];中国包装报;2007年
9 李冬;埃斯顿推出新一代小功率交流伺服[N];中国纺织报;2007年
10 成都 付杰;松下CX-DP880N型车载CD换片机工作原理概述[N];电子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